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西都市报:“享受比赛”是一种罪过?

 

林丹陶菲克惺惺相惜

李永波

  李永波驳陶菲克“享受说”引发网络围观

  如果说陶菲克是一个羽坛的天才浪子,集才华、天赋、实力和荣耀于一身,在包揽了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汤姆斯杯冠军,成为当今羽坛唯一的大满贯球员之后,他可以不再那么勤奋,可以不再那么看重战绩,可以说出:“Enjoythegame(享受比赛)!”那么林丹就是一位超级斗士。他同样武功盖世,同样桂冠无数,霸气十足,但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肩负了太多的责任,他不可以像陶菲克那样“不负责任”,更确切地说,“超级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11月14日,斗士与浪子在天河体育馆的亚运会团体半决赛相遇,年轻两岁的斗士林丹以21:13,23:21直落两局取胜浪子陶菲克。不过,在陶菲克看来,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了“浮云”,他面带微笑,不在意得失;而林丹即使赢球,却对陶菲克充满羡慕:“他现在是真正在享受羽毛球,我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这样。”这两位多年缠斗,总被人扭捏在一起的对手,隔着球网,紧紧握住双手。赛后的混合采访区,陶菲克微笑着拍拍林丹的肩膀,挥手告别。男人间的惺惺相惜,在此刻定格。

  正当众人还沉浸在彼情彼景之时,李永波总教练却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语点醒梦中人”:“难道现在我们年轻的运动员不享受羽毛球吗?一般只有快退役了的、或者输了的才会说这样的话。就像张宁快退役时也这么说过:是要享受羽毛球。但这种说法也不完全准确,应该说老将们的经验丰富了之后,比赛的输赢对他们来说冲击不会像以前那样大了。而且我也不赞成享受羽毛球,那都是退役之后的事,他们还有责任在身,现在不能说享受与羽毛球,他们在场上都还是很有冲劲,想要拿下比赛的。”

  此话一出,即刻引来网络围观,其说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反对“享受”:“如果陶菲克不曾拿过奥运冠军,他觉得自己有资格这样说吗?李其实说的是大实话。”“没错,代表国家队比赛不是来享受比赛的,只有表演赛或是巡回赛才可以说享受比赛。”

  2、支持“享受”:“国家羽毛球队的总把舵者,应该有一份高姿态的气度……中国现在需要的是享受体育的一种心境和素质……”“堂堂一个大国的教练,有必要这么斤斤计较于别人的一句话么?享受比赛怎么了?有什么不对?林丹和陶菲克有过过节,人家都没说什么,你一教练叽歪什么?”

  3、顾左右而言他:“快退役了,输了,就享受比赛,这没什么不对,可悲的是中国运动员就算快退役了都没办法享受比赛。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时间太长了不好……”

  陶菲克

  “我喜欢比赛的感觉,如果我赢了,我觉得没什么,但我不喜欢压力,不喜欢三四年后我依然在考虑一件事情——我需要一块金牌。”

  林丹

  “他现在是真正在享受羽毛球,我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这样。”

  李永波

  “难道现在我们年轻的运动员不享受羽毛球吗?一般只有快退役了的或者输了的才会说这样的话。”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为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徐祖冀综合报道

  已经拿遍世界顶级大赛所有荣誉的林丹,为什么还不能像陶菲克那样开始“enjoythegame(享受比赛)”?

  原因之一是两人个性以及不同的生活状态。林丹是永远富有激情与斗志的战士,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赛场上的胜负依然重要。而陶菲克走入家庭生活,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后,人生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输赢仿佛已是“浮云”。

  而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来自于两人不同的训练体制。陶菲克出身俱乐部,早早显露天赋被招入国家队;而林丹从小由体校、专业队、国家队一级级攀升,是中国三级训练制度的受益者。两者相较之下,后者由国家培养,为国家出力,胜负对于他早已远远超出个人荣耀的范畴,担负的压力则是前者无法相比的。正如女子63公斤级柔道选手郝艳所说的那样:“国家和队里培养我们不是让我们吃白饭的,30岁前还不出成绩就没啥希望了。”

  另外,特有的训练体制培养出大批优秀运动员,为国家争得荣誉,但同时低成材率也让优秀运动员的成功之路显得格外艰

  辛,像林丹这样顶尖的运动员,必然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了解中国体育的人会知道,其实不仅是林丹,代表中国出征亚运会这样大型赛事的每一名运动员都很难谈到“享受”比赛。

  诚然,体育的成功振奋人民精神,提升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一个经济腾飞,国力强大的中国,一个已经让“东亚病夫”的蔑称永远埋葬在历史尘埃下的中国,是否也应该开始拥有享受比赛的运动员呢?

  据新华社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