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网:正确看待金牌第一 不妄自菲薄不盲目自大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21日20:57  人民网

  人民网广州11月21日电(记者 贺林平)11月21日亚运会赛程过半,随着中国健儿在花样游泳、击剑、涉及、田径等项目上再夺7枚金牌,中国金牌总数已达到145枚,接近排名其后的韩国、日本、伊朗等国的金牌总和。此前,新华社记者杨明在《“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一文中提出“讽刺论”;而后,中国亚运代表团副团长、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批驳其“颠倒是非”。金牌第一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两人的论战使这一问题再度成为本届亚运会的焦点,一时引起争论纷纷。

  事实上,对金牌第一,既不应妄自菲薄,也不该盲目自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不但不矛盾,还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近年来竞技体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正在大大促进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的发展;而只有群众体育的大繁荣、大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未来二三十年的金牌”。

  崇尚金牌还是淡化金牌?对这一问题,网友众说纷纭。“想起亚运会在1990年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时候,人们对一枚金牌的诞生是那么的激动。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获得金牌的时候,全国人民的情绪是多么高涨。难不成这些都是错的?现在就是金牌拿得太多了太容易了,不珍惜起来了。”不少人旗帜鲜明地支持殷宝林,认为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涵就是“更高、更快、更强”,竞技体育争金夺银是天经地义的。不仅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也都很重视金牌,在很多项目上的投入,比我们还大。他们还批驳杨明的观点“对不起”看似信手拈来的金牌背后我国运动员付出的多年艰辛和汗水。

  而支持淡化金牌金牌的人,事实上并不是反对拿金牌,而是反对为夺金耗费了过多的国家资源,最后反而忽视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和投入。“美国人大部分运动是职业化,田径、网球,运动员都是自己掏腰包,这才是关键。”“重点在于中国人体质下降的问题。一个人均体育设施不足一平方米,小学中学体育缺失,普通民众参与体育锻炼十分困难。金牌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而大家锻炼身体所需要的钱,都流向了金牌。”

  一段时间内,集中资源发展竞技体育,真的妨碍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在一些专家看来,崇尚金牌和淡化金牌之争,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群众体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群众体育是基础,竞技体育是龙头。”广州体育学院教授顾伟农告诉记者,从竞技体育来讲,当然是金牌越多越好,但这不是根本目的。体育的本质是提高群众素质,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获得快乐。因此,应当通过发展竞技体育,推动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和全民体质的较大提升。

  就中国“金牌第一”的事实,顾伟农认为,既不应妄自菲薄,也不该盲目自大。“应该承认,我国竞技体育上去了,拿的金牌多了,极大鼓舞了国民士气,带动了越来越多喜欢体育的人群参与其中,大大促进了近年来群众体育的大发展。从这方面,金牌的引领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与此同时,也不能认为拿了这么多金牌,我们就是个体育强国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任务就完成了,特别是我国群众体质整体水平还不够强,就是在亚洲,与日本、韩国等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正如顾伟农所说,我国在各种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的确推动了近年来群众体育的大发展。就拿本届亚运会东道主广州来说,调查显示,广州体育人口不断增加,目前达到58%-60%,群众质监测总体合格率比2000年增长12.9%。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广州籍运动员在全国、国际性大赛上不断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世界冠军谢杏芳是我们广州的骄傲,我女儿把她当偶像,现在也很喜欢打羽毛球。”天河体育馆内,一对带着女儿看亚运会羽毛球赛的夫妇对记者说。

  竞技体育取得卓越成就后,应把更多资源投向群众体育。谈起取得这么多“金牌第一”的成绩后,中国体育在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应该作怎样的转变时,亚奥理事会副主席霍震霆表示,更应该看重的是,怎么加强全民体育。“体育很强调遗产,它最后留下来最重要的,是加强了大家对体育的爱好。生活都已经很富足了,大家应该要进一步去加强健康,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

  而事实上,我国政府已经逐步认识到群众体育相对于竞技体育上的短板,在推动全民健身上做了大量工作。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广州体育局刘江南介绍,广州已建设接近2万个体育设施;还在天河体育中心、亚运城、大学城建了很多便民健身设施,全民健身路径超1600多条,篮球场超2000片;今年8月8日起施行《广州市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学校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并已推动100所具备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