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蚕豆手和摔跤耳非医学术语--柔道选手背后的故事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17日10:00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玮

  “蚕豆手”,“摔跤耳”,“老年骨”……在今天去采访柔道比赛之前,记者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奇怪的“医学名词”——事实上,这些也并非医学术语,而是柔道队里的“行话”。

  “你看看,这指关节像不像一颗蚕豆?”男子73公斤级选手金志伟坐在看台上,向记者摊开了手。因为要抓住对方质地很硬的柔道服发力,常年训练之后,每位柔道运动员的手指关节都粗壮出一大圈。“没事儿,又不难看。”金志伟刚说完,旁边48公斤级的女选手吴晓璐“白”了他一眼:“男孩子当然无所谓啦。”

  至于“摔跤耳”,金志伟说自己的还不算明显,他指了指坐在记者前面的一位日本队教练,“看他的耳朵。”记者发现,那位日本教练的耳朵就像金庸武侠书中描写的内功高强者“太阳穴微微内陷”一样,两只耳朵的下半部分都陷进了面颊。“这就是典型的‘摔跤耳’,是因为训练时不断受到撞击,耳部淤血造成的。在日本,有这样的耳朵是被人当英雄来看待的。”金志伟颇有些羡慕地向记者解释道。

  练柔道的,是不是经常骨折?面对记者的问题,22岁的吴晓璐笑了:“没那么夸张啦!外面有说我们练重竞技的都是‘老年骨’,骨龄比同龄人要老十年、二十年,我是觉得有点夸张。”“骨折是挺少的。但韧带撕裂和断裂是经常的。”同样22岁的金志伟在旁边插话,并拍了拍自己的两条腿,“我的两条腿、两个手肘,韧带都撕裂过,要训练,没办法的。”

  今天是广州亚运会柔道比赛的最后一天,金志伟的比赛昨天就结束了,遗憾地没能进入前八,他们今天是坐到看台上来为队友加油的。在柔道队里,他们只是两个默默无闻的小孩,但他们同样在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无怨无悔地挥洒在了这个舞台上。  (本报广州11月16日专电)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柔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