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露述评
号称贯通国字号技战术打法的国奥队果然在亚运会上摆出了4231阵型,而且难能可贵地大量使用技术型而非身体型球员首发,但问题是他们是役遇到的是亚洲接传转“一哥”日本国奥,尽管对手阵中大量参杂了大学生联赛的球员,但是真正贯彻入骨的接传攻防体系丝毫没显现衔接问题,反观本该是荟萃目前年龄段最优秀职业球员的国奥,很快就被打出了原形,低劣的训练质量和主教练临场指挥能力的欠缺一览无遗。
既然使用4231阵型,攻防的关键无疑是中场的两个后腰、两个边前卫和组织性前腰,后腰朴成的带球,两边张远和宋博轩的插上在开场不久都有所展示,但可惜这种展示都是个人表演——在进攻层面,看上去很“技术”的国奥踢成了一盘散沙,中路的组织毫无建树,边路进攻边后卫的风头也盖住了前卫,造成此后的进攻完全是中国足球老调重弹的“套边——斜传”。随着对手适应节奏,增加压迫,后卫也开始起大脚,于是囤积中场的5员大将先后人间蒸发,但见球在高空飞来飞去,穿越中场,而4231阵型突出的前锋只有一个吕文君,加上身材决不占优的前腰王云龙,争抢头球的结果只能是一次次徒劳无功。
反观日本“大学生”们,快速短接有板有眼,始终坚持中路渗透,即使利用两边,也是充分利用场地宽度拉开中国队防线,最后解决问题的也无一不是中路,而他们打的恰恰也是4231阵型,或者说,这才是真正的4231阵型所应该起到的效果!(这一点如果有不服气的中国球迷,不妨联想一下中国国家队在东亚四强赛上对该阵型的运用及达到的效果)
一样的阵型,一样的年轻,表现却是龙蛇之差,让人怀疑这支球队平时在练什么?4231、技术型的皮肉,骨子里却还是起高球,直接过中场和所谓的“两翼齐飞”。虽然在韦迪主任的政策支持下,这支国奥队号称招入了绝大多数“精英”,但是选材标准现在看来有待商榷,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既然这支国奥中场组织能力那么差?那么中甲里最有特色的东亚中场组织球员武磊、曹赟定、王佳玉、王燊超等,广东日之泉最好的边路球员尹鸿博等为什么得不到教练组的青睐,甚至进不了集训大名单呢?主教练现场指挥、用人也无一能让人放心,一个很简明的例子就是:为什么上半场进攻端唯一亮色王云龙会被早早换下?
这是中国职业足球明星国奥和日本“大学生”的差距,差距实在太远?但究竟是什么造成的这般差距?或许,还是可以归罪于囹圄中的南勇、谢亚龙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