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网球》杂志3月号:百年澳网 四个人的战争(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2:12 新浪体育
《网球》杂志3月号:百年澳网四个人的战争(图)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新浪体育讯 文/serra

  澳网的结局再一次印证了硬地的秩序--萨芬、休伊特、费德勒、罗迪克。没有意外,他们四个人之间的对抗,胜负更需要上帝来掷筛子。也许印着费德勒的那一面会稍微重上那么一点点,但四大偶像背后代表的背景谁也不会比谁的简单。鉴于他们全部出生于80年代,他们之间的角力必将延续多年,以下仅仅是他们战场的一个清单。

  aces:Aces象征着男人的力量和准确性,Aces可以让你像机器人一样得分,并且享受扣篮和全垒打一样的快感。我们尽可以在这个环节上嘲笑休伊特没有占得上风,不仅仅在碰上罗迪克的时候。即使在澳网对阵纳达尔时,对方也比他多发了13个Aces球,而罗迪克整整比他多发了17个,休伊特需要用两条腿来追赶这丢掉的10几分。而罗迪克当然是这个环节的大赢家,除了在对付像鲁塞德斯基这样真正的发球机器,(澳网时鲁塞德斯基比他多发了一个Aces球),他在任何时候理所当然地占据了上风,虽然Aces球无助于减少他的双误,特别是在大满贯这样的大场面时,他曾经离谱地用发球击中过球迷的肚子,速度无从测算。但假如没有了Aces球和152英里的速度纪录,我们可以想像安迪还剩下些什么?

  没有谁的Aces球能比费德勒的更为美妙,这是他对付小人物不常用的武器,在和涅米宁的比赛中他甚至只用发两个Aces球就可以搞定对方。但我们都应该记住他在和阿加西和萨芬比赛时发出了22个Aces球,除了狙击步枪一样精准的角度--我们怀疑这是不是像桑普拉斯一样练习射击硬币练出来的,还有标本一般优美的动作。当然,谁也不要小看了萨芬,他200公里以上的一发时速就可以帮助他在每场比赛中制造10个以上的Aces球,假如没有他在澳网决赛中Aces球多拿的11分,冠军就肯定会被休伊特掠走,比起罗迪克和费德勒来,萨芬的发球动作是最有男人味的,尽管那不能上教科书,总比罗迪克的机械式动作更有肌肉感。

  boy(孩提时代):孩提时代的费德勒充满自卑,他很长时间里都不能在小城巴塞尔的俱乐部赛中称霸,而罗迪克被美国式的“COME ON ”练就了胆量,休伊特在阿德来得的海风里接受艰苦的训练,萨芬则发誓要用美元给母亲买上银狐皮大衣。

  费德勒和萨芬从孩提时代就决定把网球坚持到底,罗迪克和休伊特则短暂地迷恋过篮球或者橄榄球,但谁也比不上休伊特窜红的速度,他在16岁10个的时候就成为了ATP的冠军,仅仅次于那个更加早熟的天才张德培,他还创造了排名550赢得ATP冠军的纪录。比起休伊特来,罗迪克10岁排名美国少年第一的成绩也可以算得上一个奇迹,但他在ATP比赛里21世纪才开始开花结果,萨芬也要比他早熟一年,1999年他就取得了波士顿锦标赛的冠军。在自卑的痛苦中,费德勒成长得最缓慢,最均衡,也最完美,2001年他才取得平生第一个ATP冠军,他也在同一年的温布顿草地上击败了桑普拉斯,慢热的费德勒,却在成年以后红得像烙铁一样烫手。

  culture(文化):罗迪克不停地出现在杂志上,《PEOPLE》或者是《VOGUE》,美国式的娱乐生产线在21世纪就开始疯狂地包装他,他身上几乎具有美国文化所需要的一切元素--力量、卡通语言、时尚感和金属味道,杂志或者电视在不遗余力地推销罗迪克,同时也在推销高热量的美国价值,但很多成年人都不会习惯罗迪克的硬摇滚风格。幸亏费德勒及时地出现了,他恰到好处地把罗迪克的FANS群缩小到了10几岁的年纪,费德勒内敛的个性和追求完美的品质更像是历史悠久的欧洲的代表,我们可以把他比喻成精美的瑞士钟表,或者是为贵族定制的皮革制品,喜欢费德勒的球迷尽可以把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纹章,因为他从来不反戴球帽,也没有罗迪克那样“DICK”的粗俗外号,也从不乱发脾气,他用德语或者法语,这比地道的美式英语的混乱音节更能说明巧舌如簧的含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走在纽约街头的费德勒确实没有几个人认识他。

  休伊特更像是多元澳洲的代表,在这个AEROSMITH和悉尼交响乐团可以一起上街的地方,休伊特处处体现充满矛盾的澳洲式热情,他像所有澳洲人一样疯狂爱国,他的头像甚至可以印在邮票上,但他生气的时候可以大骂澳洲球迷愚蠢;他发誓和克里斯特尔斯白头到老,却突然喜欢上一个肥皂剧女郎;他曾经热衷慈善事业,短短两年捐款不下百万,却突然又为ATP的10万美金的罚款打上马拉松式的官司,休伊特在ATP圈子里朋友甚少,很少有人能够适应他的澳洲式杂烩作派。当然,还是萨芬最具有娱乐大众的品行,萨芬的训练生涯先是俄罗斯,再是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擅长制造迷醉气氛,最终也造就了天才与恶棍为一体的萨芬。摔拍子已经成为了萨芬的标志LOGO,对着天空吼叫的动作也可以成为电影招贴,还有他面对女记者时露出的迷人表情,想告诉萨芬什么是克制吗?那还得请教他的教练伦德格伦,假如没有伦德格伦的紧箍咒,或者假如萨芬也像费德勒那样到处单飞的话,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他在墨尔本公园脱掉自己的内裤。

  defect(缺陷):要找费德勒的缺陷是最难的,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在技术的环节上也许只有亨曼的网前截击可以比得上他,一个彻底的完美主义者,我们只有指望另外一个天才的灵光乍现才可以打败他,或者是二流选手在某个小比赛给他暗箭,至少他在去年从来都没有输给过排名前10位的选手。我们还可以勉强给他安上一个缺陷,那就是发球不够棒,假如没有在和萨芬比赛时的8次双误,那百年澳网的冠军应该顺利成章。至于他的自负,那很难说是优点还是缺点。

  至于休伊特,他的身体条件已经决定了他存在两个不可弥补的缺陷,一个是发球,只有在面对克莱门特这样过气的老家伙时,他的发球才有可能占据上风;一个是制胜球的能力,他在对阵其他三名选手时制胜球总相差20个之多,这使他只有付出更多奔跑的代价,并且只能徘徊在冠军边缘。

  简单地把罗迪克归于糙哥一类显然不对,他的发球尽可以弥补他那糟糕的反手,这还是一个懒于练习上网技术的家伙,他固执地认为凭着征收制胜球和大力发球就可以横行天下。

  对于萨芬这样的天才来说,最大的缺陷永远就是他的脾气,天才和脾气永远就像一对双胞胎,他两次在澳网决赛中失礼,归根结底都是没有把天才的激情坚持到底,这样的缺陷,简直是在给萨芬脸上贴金。

  equipment(装备) :萨芬是adidas,休伊特和费德勒是Nike,罗迪克是Reebok,三大体育产品在四大网球巨星身上适当地驳火,隐藏在网球背后的还有商战的味道。

  喜欢萨芬的尽可以喜欢adidas的欧洲氛围,“胜利的三条线”和“三叶草”总是适合内涵丰富的男人,在萨芬的身上,adidas显然是下对了注,诞生于1948年的adidas看起来无比适合于擅长表演的萨芬,即使adidas没有在ATP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在萨芬身上总算是守住了欧洲中心。

  美国人的Nike从欧洲抢走了费德勒堪称是一个奇迹,Nike从乔丹时代就开始疯狂地攻城略地,费德勒的在去年的表现也是Nike的足底风暴。至于休伊特为什么穿Nike,那肯定是因为澳洲永远都蔓延美国的流行病,并且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没有比Nike更适合于休伊特风一样快的脚程的了。

  至于Reebok,他们显然是近期的赢家,今年澳网的裁判、球童、职员统统都穿着Reebok鞋,想不看Reebok吗?除非你永远拒绝低头。至于罗迪克Reebok帽子,线条不硬朗的人最好不要轻易戴上,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应该更喜欢看姚明脚下的那双Reebok。

  girlfriend(女友):没有比曼迪.摩尔这样甜腻的女孩更像罗迪克的女友了,似乎只有这样的情侣才能安然享受媒体吹起的肥皂泡,他们大方地回答记者关于私生活的话题,大方地宣布他们在博卡拉顿同居,罗迪克赢球后还喜欢跳上看台和曼迪实践美国式热吻。也没有比罗迪克和曼迪.摩尔更像适合分手的一对了,偶像总喜欢快餐爱情,公众也需要转移视线,罗迪克说分手的原因是“曼迪太腻歪了”,只是不知道罗迪克的新模特女友贝德福得还会不会腻歪,或者腻歪的指数是几。

  要准确地捕捉萨芬的女友如天下至难之事,萨芬在谈起女友时总在顾左右而言它,最近出现在视野里的是叫Dasha的俄国女孩,她在墨尔本公园的亮相叫不少男人眼睛冒火,还有人偷拍下了她的露点照。还是萨芬聪明,学了中国人的金屋藏娇,不会有事没事拿女友来炫耀。

  费德勒的女友貌不惊人,却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米尔卡从去年开始打点费德勒的经纪事务,对于费德勒这样的“独行侠”来说,没有比米尔卡更适合他的女友了。而休伊特在澳网结束后的求爱表演固然动人,但限于和克里斯特尔斯的前车之鉴,他应该尽早完婚了事。

  homeland(家乡):只有萨芬的家乡是大都市莫斯科,他身上带着这个千万人口大城固有的自傲与张扬,只是新沙皇永远不可能住进克里姆林宫。而来自小城奥马哈的罗迪克也不必为身为“玉米人”而感到惭愧,这个内布拉斯加的首府是美国战略空军指挥部的所在地,B-52多得就像蝗虫,何况这里还有一支不错的棒球队。同样来自小城巴塞尔的费德勒更可以挺起胸膛,这个城市的历史底蕴比莫斯科还厚重,从中世纪起就是欧洲的学术中心,难怪费德勒看起来更像是网球技术的学问家。最奇怪是休伊特,来自澳洲酒城阿德来德,却从来缺乏这个城市的开朗。

  media(媒体):没有办法,媒体的宠儿永远是罗迪克,谁叫美国人操纵着全世界最大的宣传机器。从时尚杂志到福克斯电视台,还有正尔八经的《纽约时报》,罗迪克几乎无所不在,他和马休斯在《星期天访谈》里说不反对同性恋,又告诉美联社他的发球快到了极限,当然,和他关系最亲密的是《棕榈滩邮报》,这个他家乡的小报和罗迪克一家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亲密关系,上面经常刊登关于罗迪克的鸡零狗碎。

  最不喜欢出风头的是费德勒,好不容易和大卫.莱特曼做了一次访谈,从此又翻出了扑克牌脸,当然他没有必要,作为一个要超越桑普拉斯的人物,媒体的眼睛会在全球追踪他。萨芬总擅长制造花边新闻,但可惜的是俄国的媒体最不发达,塔斯社经常缺席比赛,只有《圣彼得堡时报》偶尔谈论萨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描写萨芬最不惜笔墨的竟然是美国报纸。至于休伊特,澳大利亚《AGE》报和澳大利亚福克斯电视台是他的拥趸,澳洲人的热情反映在媒体上永远是充满了狭隘的地方主义色彩。

  pants(内裤):这可是秘密,我们的印象是萨芬喜欢露出黑色的内裤边,至于其他三位,一般都是白的。

  raqcet(球拍):休伊特是Yonex RDX-500,萨芬是Head Liquidmetal Prestige ,罗迪克是Babolat Pure Drive Plus,费德勒是Wilson nSix-One Tour 90,四家都是大牌厂商,不可随便议论,大家可以尽情参加他们的试打活动。

  surfaces(场地类型):费德勒是全才,凭借技术的优势,他在去年已经证明了我们不可轻视他的红土能力,休伊特只喜欢硬地,并且速度越快的越好,好适合他的快频率击球。罗迪克同样是硬地高手,弹性越足的越好。萨芬更喜欢的是中速球场,除了草地,他在硬地和红土上的战绩都不赖。

  victories(胜绩):假如只看近两年的战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费德勒是最棒的,他在2004取得了全部11次决赛的胜利,包括三次大满贯和大师杯,上一个这样出色的成绩还是1985年伦德尔创造的,费德勒92.5%的胜绩也自1986年伦德尔以来最好的,他两年ATP决赛的战绩也达到了18胜两负,远胜于他在2000到2002赛季的4胜6负,当然,还有在全部四次大满贯决赛中获胜的纪录,这是公开赛时代唯一的。假如看全部的成绩,我们就会发现休伊特在数量上还是超越了费德勒那么一点点,截至我们的发稿日,休伊特一共夺得过24个ATP冠军,而费德勒是23个,当然,休伊特之所以占那么一点点上风是因为他比费德勒早熟,在费德勒不断遭受打击的2001年和2002年,休伊特就豪夺了11个ATP冠军,而同期的费德勒只有四个。在2003年费德勒开始发飙以后,他超越休伊特几乎就已成为了定局。至于萨芬和罗迪克,一个由于伤病和脾气,一个由于打法的局限性,他们俩的胜绩远远不能和费德勒和休伊特相比,罗迪克最疯狂的时候是在2003的北美硬地赛季,他的19连胜后来被赫巴蒂所终止,这比起费德勒延续2004和2005赛季的27连胜来说简直是小儿科。当然,罗迪克夺得的16个ATP冠军还是要比萨芬多上一个,萨芬大起大落的状态使他在2001和2002年收获寥寥,但自去年的中国公开赛以后,萨芬把他的激情一路燃烧到墨尔本之夏,鉴于萨芬和罗迪克的脸蛋更像偶像,他们在夺取冠军时引起的轰动实际上可以超越费德勒和休伊特。

  Weight(体重):77公斤的休伊特是四个人当中最瘦的,由于长期生活在澳洲的热浪中,他的体重很难再有上涨空间,除非他停止网球运动。88公斤的萨芬则是四个人当中最胖的,我们也很难发现有体型瘦小的俄罗斯人。86公斤的罗迪克也着实不轻,看一看他的腰围就知道,那上面其实没有赘肉。80公斤的费德勒有着最好的体型,比起以上三位来,他最适合发挥全面的网球技术。

  yell(叫喊):显而易见,萨芬的叫喊声是最大的,最闷声不响的是费德勒,当然,作为本刊的读者,我们要看你喜欢为谁而叫喊,否则以上的比较将没有价值。



 

评论】【网坛风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