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金花?
单飞不等于成功
单飞,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这个名词便在中国网坛叫响,而随之而来的李娜(微博)法网夺冠更是将单飞与成功直接画上等号。然而,在上海网球大师赛上,张择、吴迪、李喆相继已“一轮游”结束征程的尴尬事实提醒所有人——单飞,对于目前的中国男网来说,不过是个伪命题!
四年前,金花们通向职业化的单飞试水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在李娜那座法网奖杯折射的光芒中,单飞在很多人的解读中等同于成绩、商业市场上的双重突破。
在很多人眼中,如今的举国体制反而成为中国网球进步的唯一羁绊,所以单飞成了外界不少人眼中男网和小花们成功的捷径,似乎单飞便意味触摸到了成功。
事实上,金花的单飞并非是一蹴而就,在单飞前,金花们已经获得了不少耀眼的成绩,郑洁和晏紫是大满贯双打冠军、奥运会双打季军;李娜是奥运会第四名,在大满贯赛场也多次跻身16强;彭帅同样在巡回赛上屡有惊艳表现。“归根到底,她们的水平能在巡回赛中立足。”前网管中心副主任高沈阳说,2008年底的排名是最好的证明。当时,李娜排名23位、郑洁排名25位,而彭帅排名40位。至于当时排名第126位的晏紫,在第一年的单飞之旅中遭遇困境,排名下滑近200位。
如今的中国男网除了张择和吴迪排名在Top200内,其他球员均在第350位开外。“金花单飞前在高水平的WTA巡回赛中征战多年,无论是经验还是水平都已经可以应付残酷的竞争。”对比单飞前的金花,中国男网教练组组长曾少昡把如今的男网球员比作为“实习生”,“张择、吴迪他们才刚刚在ATP挑战赛中站住脚,其他球员还是在以ITF挑战赛为主,何况男子职业网坛竞争更加激烈,他们还无法在ATP巡回赛中站住脚。”
“准单飞”?
一字之差的背后
“事实上,中心对男网更加重视。”曾少昡认为网管中心一直在为男网创造各种条件,“比如通过外卡参加中网和上海大师赛,甚至还把澳网(微博)的亚洲区外卡赛引入国内,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除了国内越来越多的比赛平台外,网管中心和国家队也给了张择、吴迪等具有潜力的队员更多的自由度。“现在只要是他们想打能打的比赛,队里都会出钱给他们打,甚至现在他们在比赛间歇也会留在欧洲训练。”
“他们现在尽管没有单飞,但已经是准单飞了。”曾少昡解释说,一字之差的背后不仅是差别还是差距。张择和吴迪也认为“单飞”还不合时宜,“水平还不足以单飞。”事实上,张择在大师赛首轮面对卢彦勋时就一再暴露出实力和经验的差距,面对卢彦勋的快速平击球,他的技术动作也有些变形。“我们的球员要赢一分很困难,但丢掉一分却轻而易举,此消彼长中,信心也受到影响,比赛自然很困难。”曾少昡的说法也得到了张择的认可,“我只能打出一两场好球,不能将水平一直维持在一个高的状态,这需要整体实力提高才能做到。”
当然信心还是男网球员最缺乏的东西。“老实说,我们和Top100的球员交手时,还是会紧张、缺乏信心,这就容易影响我们的发挥。”吴迪承认,自信对现在的他们相当重要。即便如此,教练组和球员也达成了共识,明年需要增加至少5站比赛,“尽管输球会影响信心,但不断参加比赛,是职业网球选手成长、成熟的唯一途径,这既是对他们能力的锻炼,也是他们建立奋斗目标的必要过程。”
进校园?
网球也要效仿足球
“龙头有了,却没有龙尾。”孙晋芳承认在三朵金花的辉煌背后,中国网坛面临断层。事实上,李娜和金花的成功为中国网球打开了职业化的大门,但中国男网单飞的职业化的土壤还需要进一步灌溉。
中国女网屡创佳绩令不少人开始关注网球,并开始走上网球场,但事实上中国网球的基础并未因此而更加坚实。从一些青少年赛事的反馈看,这几年青少年赛事的参赛人数不增反减、改年龄等现象也屡屡出现。
“网球后备力量的培养真没那么容易,投入大,耗时长。”孙晋芳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我国网球专业运动员的人数在她8年多之前刚上任时为400多人,现在也就千人出头。没有众多的网球人口作为基础,便不可能拥有高高在上的金字塔尖,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应该效仿中国足球的一些做法,让网球运动也能走进校园之中。
目前,无论是明年即将招生的中国网球学院,还是孙晋芳打造的山花网球学校,都在进行这样的尝试。“孙晋芳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尤其是开设网球学校,这样孩子们可以在保持基础训练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这是非常具有前瞻远瞩意义的,是了不起的努力。”WTA首席执行官阿黛斯特在中网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网球学校是中国职业网球必须的养分。“只有有了职业化的基础,有了职业化的各种商业配套,中国网球才能真正通向职业化。”
记者马万勇(微博) 本报上海专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