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龚波铭头戴黑色遮阳帽,背着手站在底线后的挡板前,眼睛注视着场上球员的一举一动。秋日午后的阳光很烈,晒得小家伙不得不眯着眼睛。
这已经是龚波铭第2年在中国网球公开赛赛场上作为球童度过“十一”长假了。从9月28日首次上场至昨天,他一天也没歇着。“最多的时候一天上场5次,每次一个钟头。有时晚场比赛结束,回到家都凌晨一点半了,进门啥都不想干,就想往床上倒。”即便如此,小家伙第2天也会准时到岗,这是球童雷打不动的规矩。
有时,因为太累,龚波铭在场边服务时,被太阳晒得直犯困。每当这时候,他就狠狠用手拍大腿两侧,疼痛会赶走倦意。
“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招儿,打一下能清醒点,跟‘悬梁刺股’意思差不多……哎,我没用错成语吧?”说到自创的提神方法,小家伙有些得意“有时实在困啊,直犯迷糊。前两天服务李娜(微博)的比赛,眼皮直打架,幸亏没有耽误捡球,不然就影响比赛节奏了。
像龚波铭这样的中网球童,共有180人左右,其中的36名是来自全国6座城市的小网球爱好者,其余的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的学生。长假期间,服务中网就是他们的全部假期安排。没有酬劳,组委会发放的球童服装是这些孩子们惟一的“福利”。对于他们来说,这身“工作服”是最好的回报,也是责任和荣誉的象征。
见到党媛时,小姑娘正趴在休息室的桌子上复习功课。“7日中网比赛结束,8日我就要参加月考,得抽空看书。”刚上初一的党媛,一副娴静懂事的样子。中网球童选拔非常严格,小选手不仅要具备一定体能、球感、灵敏度,还需要了解专业动作、网球规则、球员习惯等,英语听力水平也不能差。历时几个月的培训、考核、淘汰,已经占用了党媛不少课余时间,“挤出时间学习呗,功课没耽误。”
13岁的丰倚凡来自天津滨海网球学校,已业余练习网球两年的她,从中网球童“海选”开始突破层层筛选,第一次站在了中网赛场上。凭借优异表现,她还入选了“中网少儿大使”名单,将与5名小伙伴共赴明年澳网(微博)赛场,在大满贯赛事上当球童。丰倚凡说,当球童对自己打球很有帮助。在球网边,几乎零距离观战高水平选手对弈,不仅是学习,更是激励,“在场上不能分散精力,下来之后会想,总有一天我要像她们一样。”
当球童有“铁一样的纪律”:无论场上场下,都不能利用球童身份接近球员,即便面前的就是自己最崇拜的球星。小“粉丝”们也只能在非工作时间去赞助商展区排队要签名。“没什么遗憾的。作为中网的一部分,为球星服务,就是我们追星的方式。”丰倚凡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