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日报:不必给运动员戴高帽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3月15日11:21  新华日报

  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在美国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赛上击败郑洁后,对于国外记者将其与已退役半年多的姚明相提并论,李娜(微博)表示:“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而只是尽力去做好自己的这份工作,为了个人而战。”没想到,正是一句“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以及随后演绎出的所谓“是否爱国”的讨论,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  翻看李娜原话,是这样说的:“(去年)中国公开赛后我表现一直不好,感觉身上压力好大,但是今年压力没有了,因为我改变了心态。我并不是一个英雄人物,我只是名球员,为自己而打球。今年冬训之后,我很放松,不去想输赢,而是专注于比赛。不管输赢,你都是在打网球,不必过多想太多网球以外的事情。”言外之意,李娜其实是不愿被视作所谓的国家英雄,从而承受不必要的压力。

  看得出,被誉为中国体育标杆人物的李娜其实并不喜欢这一角色,更不喜欢太“多”的荣誉和太“高”的帽子,使自己因此背负太多压力。作为职业运动员,她只想专心打球。贵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网球大满贯得主,如此谦逊和低调,照理应该受到表扬而不是质疑。但经过一些媒体的转述和演绎,李娜的“我只是一名球员,为自己打球”居然变成了“打球不是为了国家”。如此不考虑现实语境,是职业素养不够还是别有用心?总之损害的是媒体最可宝贵的公信力。

  李娜向来以“敢说”著称,即便说出“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这样的话,我们也多半不意外。这句话之所以引发争议,甚至引来无数“板砖”,是因为实在过于“生猛”。不过一旦被证明是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这种“生猛”很快就“见光死”了。李娜“敢说”,其实很大程度上更是一种释放和减压方式,就像她所说的,把话说出来才会感觉很舒服。需要强调的是,“她这么说并不代表她不爱国”(李娜团队代言人王伟语),“她就是那样的个性”(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语)。

  “为自己还是为国家”本不该是个问题,完全可以求得一致,而不是对立。职业运动员争冠赚钱和为国争光并不矛盾,不该是一个“生还是死”、非此即彼的“哈姆雷特式”问题,而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不能说李娜、姚明、丁俊晖(微博)参加职业比赛就不是为国争光。实际上,不论是以国家队名义参加奥运会还是以个人身份参加职业比赛,客观上都能兼顾实现个人价值和为国争光,做到既为自己也为国家。网球毕竟是一种个人项目,“为自己而战”也无可厚非。像李娜一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了国家”。

  为国争光是举国体制下体育的第一要义。从1981年中国男排战胜韩国取得世界杯参赛资格,北大学子游行中喊出振聋发聩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到中国女排(微博)连续五次取得世界冠军称号,唱响“女排精神”,再到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零”的突破,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之时,体育被赋予一层特殊含义,着实影响和激励了无数人。

  但随着时代进步,体育正在回归体育本身。除了为国争光,体育还有更多重要的功能和意义。比如,体育改变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更加积极自信;体育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更加时尚新潮;体育改变我们的身体素质,让我们更加健康长寿;体育满足我们的文化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等等。

  过去,我们过于看重体育为国争光,一旦比赛取得佳绩就会被拔高到超乎寻常,动不动就将金牌运动员视为英雄,给予若干荣誉称号甚至还连带给“活人”塑像(国足晋级世界杯的雕塑才拆不久,李娜的雕塑就在法网夺冠后迫不及待竖了起来),这是李娜这样的运动员难以承受的“重托”,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事件要搁在以前,李娜还不被唾沫星子淹死?!但综观各方反应,有弹有赞观点多元,多数人一笑置之,宽容以待,而不是上纲上线,将其无限泛化,而作为主管部门官员,也没有表现得像批评周洋(微博)“应该先感谢国家再感谢父母”那般威严和不近人情,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本报记者 高 伟

分享到:

相关专题:关注中国体坛一姐李娜专题 

更多关于 李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