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纳德战创时间纪录的背后 拖拉成性应减70分钟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2月05日13:58  新浪体育微博

  新浪体育讯 文/ ESPN特约专家 Kamakshi Tandon

  澳网(微博)决赛中德约科维奇对阵纳达尔的史诗巨作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不少人即便是睡眼惺忪也不想错过这场较量。这场冠军争夺战的确可以用“史诗”二字形容,两人的对攻是那么的精彩,整场比赛结束后观众都觉得累了,两位球员也被逼至极限。这场五盘大战耗时5小时53分钟,两人的总得分是369分,也在德纳二人之间的较量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比赛巩固了德约科维奇在男子网坛的地位,德纳二人注定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球场上的“死对头”。这场冠军之争也被载入史册,成为了大满贯决赛史上最经典的对决之一,堪比2008年费德勒与纳达尔的温网决赛,又或是1980年温网赛场上比约-博格与约翰-麦肯罗的那次史诗对话。

  这场比赛也刷新了大满贯决赛的耗时纪录,此前的纪录是由维兰德与伦德尔在1988年的美网决赛中创造的,超过曾经的历史纪录几近一个小时。这同时也是澳网耗时最长的比赛,此前的纪录由纳达尔和沃达斯科保持,时间为5小时14分钟。事实上,澳网赛场还有另外一场比赛也曾打了五个半小时,对阵双方是穆勒和F-洛佩兹,无奈因为比分板故障,那场比赛的官方用时为4小时22分钟。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着眼于那些可以具象化的数字,一波三折的比赛过程以及对阵双方所发挥出的水准更是让人记忆犹新,比赛耗时只是比赛精彩的一个写照,但并非全部。

  众所周知,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可以算得上是网球场上最“拖拉”的选手了。赛前ESPN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纳达尔在每分之间的平均用时为31秒,而德约科维奇则是35秒,而在大满贯赛场上,运动员在分与分之间花费的时间应该不超过20秒才对。第二盘盘末,当值主裁因为每分间耗时过长而给了球员双双警告,之后的确有所改善,纳达尔每分间的用时提高到了30秒,而德约科维奇是33秒。当然比赛最后,两人还是再度变得“迟缓”,毕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应付体能的消耗,这是可以理解的。

  即便是被警告后有所收敛,但是两人的行为还是无意中拖长了这场比赛,德约科维奇在发球局中共打了166分,如果每分间不超过用时规定,他应该可以省下36分钟。在纳达尔的发球局中他共打了203分,这意味着又多花了34分钟,两人加起来已经是70分钟之久,如果减去这些,那这场比赛本该在4小时43分钟之内解决战斗,至少比维兰德和伦德尔的美网决赛用时要少,而纳达尔与费德勒的2008年温网决赛耗时为4小时48分钟,半决赛中德约科维奇战胜穆雷(微博)也花了4小时50分钟。要是算上一发和二发之间浪费的那些时间,这场比赛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决出胜负。

  还有一些因素是不需要如此精确计算的。比如现场观众的呐喊声,还有球童送球等等,这些可能影响到球员的因素也会占用不少时间,更不用说球员在场上的调整,来回的踱步、擦汗等等。不管怎样,若是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场上节奏再快一点儿,这场比赛完全没有奔着六小时去的可能,它依然会被载入史册,只是不像现在这场夸张。

  哪怕是只有一位球员动作快点儿结果多不一样,比如费德勒每分之间的平均用时就只有15秒,比德约科维奇快18秒。如果是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之间的较量,那就是另外一副景象了,打出同样的比分也许只需要四个多小时。有了上面这些统计作为基础,完全可以预想三盘比赛的耗时纪录保持者是谁了,非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莫属,两人在2009年的马德里大师赛半决赛中足足打了4小时零3分钟。

  由于分与分之间的用时被拖长了太多,有人甚至呼吁放一块秒表在那里,可如果真的这么做,就显得有些太过苛刻了,完全不适合网球这项运动。事实上,分与分之间到底花费多久主要是由比分和此前一分的激烈程度决定的。不过万物都怕比较,德纳之间的对决要是放在伊斯内尔和马胡的11小时零5分钟的历史之战前,还算用时短呢。

  另外还要考虑此前的晋级历程,德约科维奇与穆雷本就打了一场马拉松,休息的时间也相应更少。再者,作为顶尖选手他们也都养成了各自的比赛习惯。有人观察的很细微:这两个人在颁奖典礼上几乎都站不住了,得用手撑着膝盖。这也足够说明一点,耗费的时间并不是让你精疲力尽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对阵双方都做到了全力以赴。

  (Simone)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专题 

更多关于 小德 纳达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