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克·温特斯
巴克莱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卫冕冠军罗杰•费德勒总是让成功看起来很容易,无论是作为一名球员、居家男人、慈善家、亲善大使、全球名人或是其他角色,他都如此游刃有余。
今年早些时候曾有一项重要的民意调查,列举了哪些全球名人最值得尊敬、喜爱和信任的。纳尔逊•曼德拉不出意料地排在了榜首位置。猜猜谁排在第二位?他并非来自政界、文化界或是商界。在这项由美国声誉研究所发起的全球调查中位列第二的,正是罗杰•费德勒。即使以这位瑞士冠军的标准来看,这也是一项了不起的荣誉。能排在第三位获得者比尔•盖茨之前的罗杰,是唯一一名排名前15位的体育界人士,遥遥领先于棒球传奇人物德里克•杰特、篮球明星勒布朗•詹姆斯以及大卫•贝克汉姆。
在极少数对罗杰的批评观点中,有些人会认为他过于注重他的形象。然而,如果你也像他一样头上有如此耀眼的光环,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他会如此渴望能保护它并让它更加闪耀。
罗杰是全球体育界的标志性人物,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如今的声望已远远超越了泰格•伍兹,事实上现在已很少再将这两人相提并论。超强的运动能力、极其骄人的战绩、平易近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举止、发乎自然的情感流露以及都会男子的魅力,所有这一切的结合,让他成为一位令人无法抗拒的明星。
罗杰今年八月份已迎来30岁生日,虽然不会有人当面直言,但事实上,他不可能永远处在这项运动的顶端。巴克莱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能将如此多的观众聚集到O2体育馆,毫无疑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所有那些忠诚的体育迷都希望能够说,他们曾亲眼看到瑞士巨星本人献技。
那么,对于那些看过他打球的人来说,什么又是他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特质?可能是他凭借与生俱来的时机感而击出的技术完美的底线球,抑或是他在场上闲庭信步般的移动能力,又或许是他长期以来对比赛和对手的统治力——尤其是以他的年龄来说,网球对体力的要求变得尤为重要。
1999年,罗杰在法网公开赛上首次亮相大满贯赛事,当时他还是一个脾气有些火爆的十几岁少年,首场比赛他打了四盘后输给澳大利亚人帕特里克•拉夫特。正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这是他在四大满贯赛事中令人难以置信的职业生涯的开始,他在期间表现出来的稳定性或许将再无人能够达到。仅仅五年后,他在温布尔登第二次赢得单打冠军,对很多观察家来说,这预示着该项运动中最令人惊讶的一系列伟业的开始。
综观罗杰堆积如山的数据统计,被广为认为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从2004年到2009年法网赛期间,他在所有大满贯赛事中都至少打入了半决赛。另一项类似的记录,是他在迄今的连续30个大满贯赛事中都至少打入了1/4决赛。
他能让人记住的里程碑的确非常之多,孰轻孰重难免存在争议。另一项值得一提的成就是他在ATP年终总决赛中五次获得冠军,其中包括去年在决赛中战胜了拉菲尔•纳达尔。
无论是在场上还是在场下,他常常让成功看上去如此容易。如果把世界各地的赛场看作是培育花朵的温室,你经常会发现罗杰的对手们挥汗如雨,似乎已到了凋零的边缘,而他自己却依然像一朵清新的小雏菊,这正是得益于他高效的移动能力。当他对手们的身体臣服于体能的压力时,正是他的这一能力帮助他在巡回赛中取得如此稳定的战绩。
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罗杰非常热爱巡回赛中生活和比赛的感觉。与此同时,他广泛的兴趣也让他在网球赛场之外依然能活得有声有色。
这位瑞士医药经理和南非母亲的儿子现在正着手组建自己的家庭,他和他的妻子、前职业球员米尔卡已经荣升为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母。很多网球选手会把如何处理家庭生活和ATP世界巡回赛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项艰难的任务,罗杰却游刃有余,而且声称这是前所未有的美好经历。
费德勒夫妇每到一处都会尽情享受当地的生活,并结交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朋友。就像《Vogue》杂志的主编安娜•温图尔,是他球迷包厢里的常客。16届大满贯得主很享受时尚界带来的炫彩魅力,但另一方面,他也从未忘记关心人们的生存问题,通过他的慈善基金会募集善款来帮助非洲的穷人。从米兰时装周直接飞往东非去视察他的组织援助的项目,这样的情况在他身上并不鲜见。确切地说,无论是坐在T台边还是和穷困的孩子们交谈,他都显得非常自然。
类似的流畅转换,你也可以经常在他在访问中轻松地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中看见,他可以流利地说出五种语言。
通常,罗杰总是将他极其好胜的天性隐藏得很好,但是在赛场上则是个例外;毫无疑问他痛恨失败,每一次失利从某种程度上都会被他看作是一种不公平。如果没有如此强烈的求胜欲望,他也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就。目前看来,他的这种欲望也没有减弱的迹象。即便他的运动生涯有一天终将结束,但届时他也不会畏惧没有网球的生活,至少比绝大部分球员都会适应得更快。凭借他全面的心智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当他拥有更多的时间时,更美好的生活对他来说可能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