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西教练谈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 喂饭吃or找饭吃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0月21日18:54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程士华、李兴文

  “在国内,教练一般是灌输式教育;而在国外,教练比较注重因材施教,一个是灌输式教育,一个是个性化教育,两种培养理念造成运动员的水平差异。”网球南昌队领队付利平说。正在进行的南昌城运会网球赛场内外,关于运动员培养话题引起中外教练的热议。

  石家庄网队美籍教练马·豪根说,中美网球选手的思考方式明显不同。他今年4月来到中国。此前,他在美国已经了五六年的网球执教经验。由于在中美两国都有执教经历,他对两国运动员思考方式的差异感受特别强烈。他告诉记者,对于美国训练运动员时,运动员们经常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教练要我去做”。在中国,运动员们思考的问题是则是“教练让我必须这么做”。

  中外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也存在差异。南昌城运会网球竞赛裁判长王俐说,国外运动员培养完全是个人行为,与政府无关,小时候是家庭培养孩子,长大后成为职业运动员聘请教练组建团队。中国运动员刚接触网球时一般也是家庭投入,比如上兴趣班、特长班,如果孩子喜欢并有网球天赋,这时候中国少年们往往会进入体校,随后成为省队、国家队队员。“与美国不同,中国政府财政投入占主体,这是中美两国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之间的最大差异。”他说。

  此外,运动员培养过程也存在不同。一些观战南昌城运会网球外籍教练介绍,在美国,对于未满18岁的打网球的孩子而言,上学读书、接受教育是更重要的事情,他们可能会选择每天抽出来两三个小时进行培训,而不是全部时间和精力训练网球。16岁之前,他们一般会选择多项运动,网球、橄榄球、篮球等;16岁之后,才会确定目标,安排更多的时间投入。在中国,很多孩子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进去,反复地、高强度地训练,很多孩子把上学读书都荒废了。

  知识的学习,视野的开阔,对提升运动员综合能力大有裨益。豪根认为,对于孩子们而言,反复地做同一件事,如果没有极大的热情,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网球香港代表队领队钟华明说,在香港网球教练比较注重队员的个性化发展,会根据他是进攻型选手,还是防御性选手,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与国内一个教练带10多个运动员不一样的是,在香港一般一个教练只带3-4个运动员,这样便于发现他们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国家体育总局网管局竞赛部部长、城运会网球竞赛委员会常务执行副主任张东文说,国内网球运动兴起也只是二三十年的时间,国内网球队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师傅教徒弟,徒弟又带徒孙,这种近亲繁殖也是造成运动员个性不突出,技战水平提升慢得一个重要原因。

  张东文说,网球是一项个性化的运动,看似普通的正、反拍打法,但其中速度、节奏经常在变,充分展示着运动员个人的发现力,迫切需要运动员在与对手实战中随机应变形成自己的战术。

  一些教练员说,培养网球运动员的个性是很重要的方面,但这恰恰是国内一些运动队十分欠缺的。(完)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七届城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城运会 网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