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球大腕缺席中国赛事 打响中国网球品牌非一日之功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0月18日11:44  新华日报

  金秋十月,世界网球赛事移师亚洲,泰国、东京等地赛事纷纷粉墨登场,作为重头戏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大师赛更是在一派喜气中接连登场。无奈两项赛事却受到“寒潮”侵袭:世界顶尖球星纷纷缺席,一片萧索景象让球迷抱憾哀叹。

  启用了崭新的钻石球场,提高了赛事级别,满8周岁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力图打造一个璀璨如“钻石”的“第五大满贯”。但现实却令人倍感失望:中网居然成了今年全年ATP赛事中明星退赛的“重灾区”,先是莎拉波娃(微博)、克里斯特尔斯、威廉姆斯姐妹等女网大牌们纷纷爽约,就在中网正赛即将打响之时,世界排名第一、男单卫冕冠军德约科维奇宣布因伤退赛,北京终究还是没能等到一位现任世界排名No.1的大驾光临。真实理由可想而知:整个赛季战绩过于辉煌的负面作用就是塞尔维亚人将近10个月的超负荷运转,无奈之余只能“牺牲”亚洲赛季来为征战赛季末的收官大战——伦敦总决赛积蓄能量。级别更高的上海大师赛呢?同样未能幸免,当今男子网坛“四巨头”中,只有纳达尔和穆雷前来。小德继续高挂免战牌,连人气最旺、来中国参赛次数最多的费德勒也选择了放弃参赛,改飞马尔代夫海岛与妻女享受开心假期……此外,达维登科、索德林、孟菲尔斯、德尔波特罗、加斯奎特、切拉等人也高挂免战牌。掐指一算,退赛的8人当中,居然包括了4名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

  对于北京中网与上海大师赛这样的年轻网球市场来说,顶尖球员缺席直接降低了球迷观赛的热情,也损害了主办方办赛的权益和赛事品牌。对还未形成气候的亚洲赛季来说,如何吸引大腕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难题。

  其实,ATP巡回赛中为期三周的亚洲赛季安排还是相当用心的:第一周250分赛的泰国公开赛和马来西亚公开赛、第二周500分赛的中网和日本公开赛,以及最后一周1000分的上海大师赛,逐渐递增的奖励积分与比赛奖金绝对可以完全满足不同选手参赛的需要,但是最致命的是被看做“鸡肋”的赛期本身。

  中网、上海大师赛所处的亚洲赛季被安排在整个网球赛季的末段,大牌球星经过一个赛季的征战,早已是身心俱疲。特别是四大满贯结束后,整个赛季积分排名座次基本敲定,年终总决赛席位也瓜分完毕,大牌球星可谓拔剑四顾心茫然,参赛热情和动力严重削弱。此时要想动员他们从欧美老家长途飞行好几千公里来中国参赛,除了拿不上台面的昂贵出场费,实在是找不到其它更好的理由。虽然上海大师赛属于“强制参赛”8站大师系列赛之一,但球员们谁不想暂停脚步喘口气?于是就以养伤为借口,小伤大养,“伤退”成了最热门的词。

  然而,亚洲赛事并非都毫无吸引力。与中网同时开打的日本网球精英赛,纳达尔和穆雷都参加了,并双双杀入决赛。为啥他们更加瞧得上日本的比赛呢?利益使然。其实,如今的体育商业化已经发展到极致,球员参加什么赛事与球员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一个球星在某个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即使再忙也会抽身参加该国的赛事,品牌代理等进项甚至远远多于夺冠奖金。纳达尔从去年才开始参加日本精英赛,也是为了充分挖掘自己在日本的商业价值。在这方面,该学习的不是中网,而是中国网球商业运作。

  事实上,作为世界网球版图上的新大陆,中国网球赛事组织、推广、高水平网球选手培养和网球人口增长,以及地缘等方面,与欧美赛事还存在一定差距,多种因素制约了大牌球星的出勤率。对网球运动方兴未艾的中国来说,创立一个新赛事也许不难,但营造赛事文化、打造赛事品牌却非一日之功。只有将中网和上海大师赛打造成交口称赞的成熟品牌,才有可能在赢得球员们的尊重与喜爱之后求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不追求表面繁荣,而是着眼于赛事本身,从各个细节入手,打造百年赛事。当我们真正称得上拥有“网球底蕴”的时候,世界网球版图中心离中国就不远了。          本报记者 浦敏琦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网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