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兴趣是家长支持学网球主因 在体制与个体中寻找平衡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6月11日08:39  南方都市报

  6月9日,位于广州开发区内的广州国际网球中心,8岁半的温广森在35℃的高温和烈日下跟着一位希腊籍的主教练认真地练习:正手、反手、正手、反手……在他身边是他的双胞胎弟弟温广林,球网的另一面是9岁的袁梓豪,而相隔不远的另一片场地,12岁的钟愉靖与15岁的成卉婷同样在挥汗如雨。这里是最近几年广州网球公开赛的比赛地,现在则是广州开发区国际网球学校的训练场,以往职业球员们征战的赛场,现在被一群8-16岁孩子的笑声和汗水填满。距离李娜在罗兰·加洛斯捧起中国第一个大满贯单打冠军仅四天,南都记者来到位于萝岗的这座网球学校,当全世界都在强调李娜的法网之冠将会对中国网球产生如何大的影响时,我们很希望倾听一下这些正在从事这项运动的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长们的真实想法。   专题采写 南都记者 窦俊

  1

  李娜的成功是不是打开了家长的钱袋子?

  孩子的兴趣才是家长支持的主因

  李娜夺冠后,《体育画报》专栏作家乔·威瑟姆这样写道:“每个人都在说李娜的成功将推动网球在中国的发展,但这是很模糊的表达,因为现在根本无法量化,如果有赞助商因为李娜去到中国,去办一项网球赛事,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拎着钱的赞助商我们暂时没有看到,那么李娜的成功是否会让更多的中国父母们拿出钱来让孩子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来?

  “我不认为会这样。”袁梓豪的妈妈首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网球毕竟是一项前期需要很大投入的运动,一般家庭都不可能因为李娜拿了个冠军,就随便拿出几万、几十万送孩子去学网球吧?”而且与钟愉靖的母亲一样,袁梓豪的妈妈也坦承,虽然自己的孩子正在专业的网球学校学习,但她们在看到李娜夺冠后,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激动,更不会将这种成功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自己孩子有朝一日也能拿个大满贯冠军什么的。

  “其实我到现在也不是很希望他这样练网球,太辛苦了。”袁妈妈说,“但梓豪喜欢,我拗不过他,所以就送他去学。他现在下定了决心说要当职业球员,我就尊重他的兴趣爱好,说不定过两年,他又喜欢别的了。”钟妈妈的态度也是如出一辙,“反正现在女儿想学,我就让她学。以后的事我们也没想太多,打不打职业,到时还是看她自己的兴趣还有能力。”

  2

  什么是把孩子送往职业道路上最大的困惑?

  巨额花费就怕投入无底洞

  两位母亲的话,也许可以代表目前绝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培养孩子学网球的心态。在8-15岁的年龄,真正下定决心让孩子走职业化网球道路的家庭并不多见,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孩子是否真正具有网球天赋、是否能够下定决心完全放弃文化课学习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是畏惧走上职业化道路之后所需要的巨额花费。

  去年3月,我们在采访一站青少年网球训练营时,也曾感受过这些普通网球家庭父母的彷徨。比如在越秀区一所网球学校学习的女孩朱嘉蕴的妈妈就直言:“我曾带她去观澜湖参赛,那里的一个韩国教练说她很有潜质,但那里的学费太贵了,如果没有奖学金,我们根本负担不起。本来也就是想让她强身健体的,但现在说她有这方面的才华了,我们当然想培养。可是初级阶段费用承受得了,再往上,就没有这个能力了。但又怕真的错过了孩子的机会,所以现在只能希望有奖学金,或者赞助,或者市队、省队什么的能看上她。”

  参加少儿体校之类集体的培训,每个月也许只是几百元的投入。但家长们也普遍认同,请一个私家教练,一对一地教,效果是很不一样的。“我的孩子请了私教才五六节课,水平就比之前在一起练的同学高出一大截了。”一位母亲说。但一个较好的私人教练的费用大约在每小时300元,再加上场地费,每天的开销就可能是七八百元。这决不是普通工薪家庭甚至中产家庭能承受的范围。所以这些家长现在最大的痛苦就在于,不知道是否该这样无底洞般地投入下去,她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具有所谓潜力,怕付出了最终孩子没打出来,钱打了水漂不说,更可能还耽误了学习;但如果不投入,万一孩子真的是有才华的,被自己耽误了,心生愧疚。所以尽管举国体制饱受批评,但在起步阶段走体制内之路,仍然是现在许多志在培养孩子走网球职业化的家庭最愿意的选择。毕竟可以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更大可能的成功。

  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富裕的家庭,可以把“个体户”模式经营到底:请私家教练、上昂贵私校的训练班、直至前往美国、西班牙这些网球发达国家直接接受最先进的训练———只是自费走出国门走进职业联赛,还是近几年才渐渐兴起的事,一个完整的周期还没有形成,还无法知晓是否真的有家庭能以几百万元的投入,换来又一个中国的网球大满贯冠军。

  3

  多数人是愿意选择体制庇佑还是个人单飞?

  在体制与个体之间的中间道路更灵活

  不过在举国体制与“个体户”模式之外,现在国内青少年网球培养的路径越来越多也是不争事实:张德培在深圳挂牌办学、海宁也在北京建了自己的网球学校。而广州的这个开发区国际网球学校,也可以算是另一种模式——— 一种可以理解为介于举国体制与个体户之间的中间路线。

  它的办学方是萝岗区政府,如果你与学校签订合约,那么可以享受比如全国冠军、全国排名前两位免费入学、奖学金甚至户口迁进广州等诸多优惠,但未来如果你足够优秀,也必须尽到代表广州或者广东出战省运会、全运会、全国锦标赛之类的义务;而如果不签约,那么交纳每年6万元的学费,仍可保留“自由身”。

  “如果我是家长,我肯定会选择签约。现在在中国,青少年时期走体制之路,然后再走职业化,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学校校长陈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每天上午上半天的文化课,下午2点半到6点训练,有专业的外籍教练和中方教练、陪练、甚至体能训练师负责。陈琪坦言,他们的教学目标其实很明确:“有潜能的,我们肯定会以打职业比赛为目标来培养;能力稍差一点的,也会让网球成为他的一技之长,以后可以以特招生身份进入大学,甚至申请到国外的奖学金。”

  这种既保证了一定质量的专业训练、同时收费也不算太过昂贵的网球学校,应该很符合许多中产家庭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许多彷徨的家庭完成一个衡量与选择的过程——— 我的孩子到底有没有潜力?到底适不适合走职业化?在经过足够时间的学习、训练和比赛后,家长们也许可以得出一个更客观的结论。

  “我不知道李娜的夺冠会带来多大影响,但网球产业在中国肯定越来越火,网球市场肯定越来越大,这是毫无疑问的。”陈琪说。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网球 李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