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20岁的潘兵为中国网球赢得第一枚亚运会男单金牌,随后他又在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上成功卫冕。今年的广州亚运会,潘兵再一次出现在亚运赛场,他的身份是女子网球队教练。
走下领奖台 甘心当绿叶
20年前那场男单决赛对于潘兵而言,记忆深刻。当天,北京国际网球中心中央场地的看台座无虚席,中央电视台更是将他与另一名湖北名将张九华的较量进行现场直播。
一小时后,先赢一盘的张九华在第二盘中取得5:2,第8局40:30拿到了冠军点。潘兵回忆道,“当时吕正操(中国网协主席)、万里(中国网协名誉主席)、李瑞环等很多领导都在主席台上看我们打比赛。李瑞环说,这球不好看,应该来点激烈的。万里说,要不我们给加加油?于是吕老开始喊——潘兵!大家跟着喊加油,我一听立马精神大作,挽救了4个赛点,第2盘抢7拿下,第3盘6:1,把张九华打崩溃了!”
到了1994年广岛亚运会,中国男子网球队压力巨大,团体、男双接连卫冕失利,又是潘兵力挽狂澜杀进决赛,6:2、6:1击败韩国选手成功卫冕。
谈及自己当年的亚运辉煌,性格开朗的潘兵笑称,那些都是过去时。不过,三枚亚运金牌实实在在地摆放在他家的书房,回忆着当年的荣耀和掌声。1997年上海全运会后,潘兵功成身退。这些年来,潘兵在国家队和湖北队“上上下下”,一直担任着女队的教练,找寻和培养网球的后备人才。
在昨日的广州奥体中心网球场的中心球场里,潘兵带领亚洲一姐李娜和小将韩馨蕴训练。赛场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纷纷以李娜为“背景”,拍照留念。对此,这位曾经的中国男网一哥“毫不吃醋”,“现在,我们就是‘绿叶’,她们受欢迎,我们更开心。”
潘兵
de
当年是高考 如今成中考
20年后,亚运重回中国,对于两度参与其中的潘兵而言,感受颇深。他说:“北京亚运,网球在中国还属于非奥项目,能够跻身北京亚运会,我们这个项目的所有选手都非常兴奋。还有就是,谁要是能够成为一名亚运会选手,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荣耀,家人、亲戚包括朋友,都觉得特别有面子,一说起来,就是那个谁谁谁,马上要参加亚运会了。”
这次的广州亚运会,潘兵表示,随着网球越来越普及,以及中国金花们在奥运会、四大满贯上的各种捷报频传,不仅仅是运动员的追求不一样了,同时也极大的调高了爱好者的胃口,不再将亚运会看得很神秘。他说:“可以这么说,当年我们把亚运会当成是‘高考’来对待,如今对于这些年轻选手来说,可能这项赛事,仅仅是‘中考’,她们的终极目标还是奥运会。”
虽然是中考,但是潘兵认为,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样的,毕竟不想当冠军就不是一名好选手。他表示,其实这批队员都有实力,关键就是如何把赛前的心态调整好。“北京亚运会,我一直是斗志昂扬,每天早上从亚运村到赛场,一直到晚上比赛回村,连轴转,根本不去想胜负,只是力争打好每一场球,直到男单、男双最后都是自己人会师决赛,这才松了劲,结果男双丢了,男单最后时刻才‘觉醒’。”他表示,或许我的亚运经历,也是国家队调我来执教的一个考虑。
潘兵同时也为亚运网球赛事“吆喝”道:“现在蛮多人喜欢在电视上看转播,其实现场看网球赛是一种不错的享受,我们的选手比赛时劲头会更足,亚运比赛同样精彩,欢迎更多的爱好者到广州、到亚运现场来。”
亚运记忆
同是亚运村 精彩各不同
网球队是中国代表团最早一批入住广州亚运村的队伍,对于潘兵而言,上次是以队员的身份入住,而这次则是教练员。潘兵评价道,两个亚运村,各有各的精彩。
他介绍道,两次住的房间都是差不多大小,两室一厅,住五个人。北京亚运会时,亚运村对于潘兵而言,就是一个睡觉的场所,“一天的比赛打下来,回村后累得受不了,教练布置完第二天的比赛安排后,倒头就能睡了。当然,那时觉得亚运村的伙食特别好吃,各种各样的美食,加上消耗大,每次到餐厅都吃一大堆东西。”
广州亚运村,潘兵表示,亚运村内的建筑以及一些硬件条件肯定比当年要强,同时各项服务和人文关怀也做得更加到位。“运动员入住还能收到礼包,礼包中包括广州亚运地图、雨伞、圆珠笔、创可贴、针线包、手电筒等物品,当然还有亚运会吉祥物。为了让运动员有充足的休息,房间没有网络和电视等相关服务。”
潘兵笑着说:“没有电视和网络,这对于我们教练员来说,可真还有点不适应。不过听说,运动村里有游戏机室、电影放映厅和网吧,这些我还没有去体验,等闲下来的时候再去逛逛了。”
文/记者 李勇 图/记者 王翮
本报广州专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