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特区报:中国式“单飞”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1月29日08:04  东方网-文汇报

  两朵金花亮相大满贯四强,让“单飞”又一次成为高频词汇。各方热议的焦点,无非单飞与佳绩之间,究竟能否画上等号。

  自2008年底实施网球职业化改革以来,李娜、郑洁、晏紫和彭帅,这四朵直接入围本届澳网正赛的金花,就成为了第一批试“飞”者。上缴8-12%的个人收入,换取训练、参赛和收支的充分自由,如此模式便被定义为“单飞”。

  走出了举国体制的保护伞,就意味着不再享受国家队的统一包办。完全自主的选择权,让球员们可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仅以吃住行来说,此番来到墨尔本,4朵金花就根据各自的预算和喜好,分住在4家不同的酒店。训练、比赛都有各自团队相随,除了闲暇时间相约吃饭逛街,彼此再无交集可言。

  然而,一年的“自由”就是成功的全部?显然并非那么简单。对于刚刚踏上职业征程的中国金花而言,组建一个得力的团队,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是单飞最起码的两大资本。毕竟,在国家队里,事事均有专人打理。而自立门户后,一切都得靠自己。

  要将这两大资本握在手里,像样的比赛成绩是根本前提。没有成绩作为支撑,恐怕连基本的生计都无法维持。通过资格赛闯入澳网正赛的韩馨蕴就曾表示:“现在就‘飞’,养不活自己。”可见,单飞模式无法在年轻的“小金花”们身上过早地复制。看到单飞的积极效应,也不要低估其风险。

  尽管“金花”们习惯性地避而不谈,只要言及“单飞”二字,她们总是会将“感谢网管中心的支持”挂在嘴边。连她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举国体制多年来的精心呵护,正是她们展翅高飞必不可少的基石。以中国网球目前的发展现状,“先举国,后职业”的中国式“单飞”,不仅是最现实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最终通向职业化的必经过程。

  本报特派记者谷苗(本报墨尔本1月28日专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