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萨芬在纽约战胜桑普拉斯,摘得第一个大满贯冠军。9年后,从一个愣头小子步入而立之年,萨芬用了10年时间让自己成熟,然后决然离开。在浪漫的巴黎,在转冬的季节,萨芬离开网球去寻找新的生活。“我很高兴,处在一个退役的最好时候,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我完全可以开辟自己的新生活。”这就是萨芬,即使摔坏了超过700支球拍,也永远改变不了他的性情。
■ 归宿
从巴黎开始,在巴黎结束
2008年末,萨芬已经在考虑退役了,但经纪人为他签下了一份巨额合约。这个性格有些乖戾的俄罗斯男人不得不在一个赛季中不停地告别、再告别,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尽管他不喜欢,但不得不配合。直到,来到巴黎。
上周的巴黎大师赛,是属于萨芬的,首轮比赛,他挽救了3个赛点战胜世界排名150位开外的阿西奥尼。随后他找了一个合适的人来为自己送行,用一场虽败犹荣的比赛输给了德尔·波特罗,一个美网新科冠军,自己的另一个模板。2000年,20岁的萨芬在纽约战胜桑普拉斯赢得了第一个大满贯;2009年,20岁的德尔·波特罗同样在纽约战胜了费德勒赢得了第一个大满贯。于是,历史让这两人巧合又不巧合的纠结在一起。这一夜,没人关注费德勒被淘汰,这一夜,人们只记住了萨芬退役。
在巴黎找到爱情,在巴黎,萨芬也找到了归宿。萨芬职业生涯拿到了15个冠军,其中有3个是在巴黎,这里有他美好的回忆,也是他选择离开的最佳地点。在他离开的时候,法国人送给他的是一把象征着打开巴黎大门的钥匙,这是他在巴黎的第4个奖杯。萨芬的第一场大满贯赛事就是在巴黎,只是资格赛就输掉了。1998年,转入职业的第一年,同样以资格赛身份出战的萨芬连续淘汰了阿加西和库尔滕打进第4轮,那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应该是它结束的地方。没有比巴黎更合适的地方了。”萨芬回忆称,“这一天,将会永远铭记在我心里,巴黎承载了我所有的回忆———胜利、失败、一切的一切,全都放在一个小盒子里。这将是我一种生活的结束,也会是我新生活的开始。在网球场上我经历了许多困难的时刻,正是这些艰难帮助我不断前进。”
■ 封存
除了伤病怀念球场上的一切
“从现在开始,球场上的一切,胜利和失败,就永远封存在我心里了。”过去的12年,萨芬的生活永远是飞机、酒店、球场,现在,这一切已然封存。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萨芬无悔,“我算得上一个还算不错的球员,当然这只代表过去。”
2005年澳网半决赛,萨芬在挽救赛点的情况下长盘9比7战胜了如日中天的费德勒。这场比赛对萨芬意义重大,不仅让他拿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大满贯奖杯,更是支撑了他后几年坚持下去的信念。即便在这一年的澳网之后,萨芬再也没有任何冠军入账。在萨芬的世界里,胜负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看重成绩,俄罗斯人或许在两年前就已经退役了。离开的时候,小德、西蒙、卡洛维奇、科斯塔、罗塞特、桑普拉斯都来为他送行,费德勒由于随后的比赛并未来到球场,但仍送出了诚挚的祝福。
18岁的时候,萨芬在一份小问卷中写到,“希望在20岁的时候进入世界前十。”两年后,萨芬在获得美网后成为世界第一,尽管只有短短的九周时间。从世界第一到以第65位排名退役,萨芬对比赛并没有特别上心,但这不代表没有遗憾。2002年法网,萨芬在半决赛中输给了费雷罗,“那一年,我应该是法网冠军。”但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只存在于无聊的想象中。最终,萨芬仍带着两个大满贯奖杯退役,而不是更多。
离开,还会怀念吗?“我最怀念的,大概就是在球场上与大家一起竞争的感觉吧。当然,我可不会去想念伤病的。”萨芬笑了笑。
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人们谈起我时,说我是一个正经、体面的人。毕竟从来没有人对我有过什么怨言,我也没有对其他人恶语相言。
———马拉特·萨芬
■ 未来
不会写自传,也不缺这笔钱
29岁,萨芬离开网球;29岁,阿加西开始自己的第二春。但萨芬永远不是阿加西,他在ATP历史上独一无二。
“现在,我彻底属于我自己了,再也不会有什么训练和行程了。”输给波特罗后,萨芬参加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发布会,他很享受被媒体围着的感觉。未来在哪里?“如果未来能够取得网球上10%的成功我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萨芬不会再从事与网球相关的事业了。从4岁起,他就被母亲拉到了训练场上,十几岁的时候,又被送到了西班牙。这一切让萨芬急切地想摆脱网球,“一直以来,我都过着我想要过的生活,无论是登上山巅、派对到深夜还是踢足球找乐;说到我的网球生涯,也许我可以再多赢几个冠军吧!但如果我有机会重来一次,我不会做出任何改变。”
萨芬不会写自传,他说不缺这些钱,几万美元也无法改变生活。“我不会写书,永远不会。我的所有回忆和所有秘密都只会埋藏在我心里。”而对阿加西近日出版的自传《OPEN》中所爆的种种丑闻,萨芬的评价丝毫没有留面子,“他应该退回冠军奖杯,ATP有一个专门账号,他可以把钱打回来。”
惟一能确认的一点是,萨芬说他会去学点法律,也许只能学点皮毛,但或许会对今后做生意有帮助,也会让他更好地理解这个社会。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孙海光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