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花”的澳网之行,今天上午,全部结束了。要说成绩,不算理想,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元素在澳网的日渐流行。
中国的品牌,中国的明星,牛年在澳网最牛——女单一姐扬科维奇,身上曼妙的网球服,出自中国安踏公司之手;而澳网第一大赞助商奔驰,澳网期间推出的最新版广告,男主角是费天王,女主角请的则是中国的晏紫;还有澳网球场的冠名,一号球场,一直用的是澳大利亚网球宿将罗德拉沃尔的名字,而今年,他们的二号球场,也有了新名字:中国的海信……只要留意,2009年的澳网赛场上,中国符号越来越多。
此情此景,不由让人联想起NBA中的火箭队。不少火箭队员与中国的体育服装品牌纷纷签约,火箭主场的球场地板,挂的是中国的品牌;丰田中心四周的广告牌,到处都是汉字。如今,中国元素从NBA,延伸到了澳网,不由让我们欣喜。
记得早几年,在四大满贯,很少见到中国人的身影。2004年,我去英国采访温网,当时上海教练王良佐,带着郑洁、晏紫打女双比赛,没人认得这两位来自中国的腼腆女孩。而如今,晏紫东方式的微笑,在澳网广告片中大放光芒,成了澳网的符号之一。
牛年,在澳网,属“中国”这两字最“牛”。我想,这份“牛”气,光靠竞技成绩是不够的,它是一种影响力,一份软实力的体现。小娴
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