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捷
17年职业生涯,近2000场比赛,从墨尔本的硬地到罗兰·加洛斯的红土,从温布尔顿的草场到纽约的法拉盛公园,随着一张接一张熟悉的旧照片在大屏幕上滚动出来,比约克曼的眼角湿润了。
没人能阻挡岁月的脚步,没人能留住逝去的青春。即便洒脱明智如比约克曼,心知肚明“一切终有画下句号的一天”,当离别真正来临,却依然如一条无形的铁锯,撕扯着心里那条粘连着过去和未来的敏感神经。
翻开上海大师杯赛的大师档案,你不得不感叹于体育竞技的残酷。八名单打大师,费德勒27岁,穆雷21岁,罗迪克26岁,西蒙24岁,德约科维奇21岁,达维登科27岁,特松加23岁,德尔波特罗20岁,没来上海的纳达尔22岁。网球的半壁江山已俨然成了“85后”的天下。
但终有一天,所有的大师都将老去。即便强大如费德勒,也已明显感到了来自年轻势力的威胁,从纳达尔到德约科维奇,从穆雷到西蒙,在张扬的青春面前,纯熟的技巧和老成的经验有时不堪一击。而如今再回首,2002年的首届上海网球大师杯赛,那些曾经洋溢着青春的名字——无论是休伊特还是费雷罗,都已然随着排名的下滑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当大师转身离去,我们依然充满感动,就像昨天下午,站在球场上为比约克曼鼓掌的那些球迷一样。他们也许未必了解比约克曼,未必看过他几场比赛,但所有的人都在鼓掌,为了感激大师曾经在赛场上挥汗如雨献给我们的那段青春,也为了珍藏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一段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