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网球频道> 正文 

女子网球伤病危机四伏 五大原因令明星不堪重负(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4:41 新浪体育
女子网球伤病危机四伏五大原因令明星不堪重负(图)

莎娃很受伤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新浪体育讯 当今世界女子网坛,正遇到一个愈发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明星球员在各大赛事上因伤缺阵甚至是被迫退役。 莎拉波娃、达文波特、海宁、威廉姆斯姐妹在上个赛季中缺席了不少比赛,克里斯特尔斯更是公开表示由于身体伤痛会在2007年退役,而那时她也仅仅24岁。北京时间本周三,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奥斯汀对英国BBC体育表示,如果WTA再不采取任何措施,女子网球将陷入伤病危机。

  十年以前,女子网球明星们可以指望享受比赛到30岁以上,那么现在的女运动员为何如此容易受伤?前英国戴维斯杯理疗师马克本德向英国BBC体育做出了专业分析。

  发球:

  典型案例:莎拉波娃的背伤

  本德指出:"如今女网顶级选手的发球越来越有力,发球象男子比赛一样成为了进攻武器。"在威廉姆斯姐妹以及更早一点的一批东欧女选手出现之前,女子

网球赛场上发球仅仅是展开比赛的方式而已。过去的女选手更多采用半削球时的方式发球,而极少在第一发全力轰击。本德从身体机能角度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之处,他说:"如今女选手的发球方式,不仅仅是要挥臂全力击球,在这过程中还伴随着起跳以及使用全身力量来完成身体扭转的动作来把力量最大化。"这种发球技法上的潮流和变化,导致了选手的背部、腿部、肩部、腰部要承受更多负荷,受伤自然明显增多。

  击地球:

  典型案例:海宁的膝伤和腿伤

  不论正手还是反手,女子选手现在击打地面反弹球时,力求象男子选手一样具有攻击性,力量更大更追求角度。本德认为这势必增强了她们击球时支撑腿的负荷,他说:"如果你是右手选手,在你抽击地面反弹球时,右腿就会承受更多的旋转力,特别是膝部和褪部。"十年前的女子网球比赛,选手们在回击地面反弹球时不象现在这样富有攻击性,但这至少使她们的身体承受的负荷更小。

  下肢负荷增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后场球回合增多,经常形成拉距战。在发球和上网解决不了问题时,多回合拉距战的长度至少比十年前增加了20-30%。

  负重训练:

  典型案例:莎拉波娃的胸肺部位伤痛

  十年前,连男子选手都很少进行单独的负重力量训练。最近三年,贯穿整个赛季进行单独的力量训练成了家常便饭,女子选手也渐渐接受了这种方式。本德发现,如今很多女选手的教练都曾经甚至同时是男选手教练,他们自然会用所有的经验和解数强化女选手的训练,其中包括纯粹的举重。本德说:"这种训练当然有效,但同时也使女选手们承受更大的疲劳和伤病来源。"

  赛程:

  典型案例:克里斯特尔斯决定2007年退役

  本德发现排名前20位的选手受伤比其他人更为频繁。显然,运动员为了参加足够的比赛以保持排名,频繁的比赛增加了疲劳程度和受伤机率,她们一个赛季中必须总是处在紧张状态。要提高排名,一个简单前提就是需要比上个赛季打更多的比赛。

  本德还强调了美式硬地的因素,他说:"对于选手而言,每年都有一个很长的美式硬地训练期,即在澳网之后和美网准备期。硬地对选手的身体造成更多的压力。"

  营养补充:

  典型案例:海宁的

病毒感染和恢复困难

  本德指出:"女运动员由于生理周期的存在,需要精确地补充营养。她们需要保证体内锌镁元素含量,因为这些会影响她们从伤病中恢复的能力,并且会增加她们患上慢性疾病的机率。"

  很多顶级选手都在有系统地补充营养,但仍然有如何补充怎样补充的忧虑。WTA规定了一份营养品清单,不在单上的药品一旦服食就要承担兴奋剂的风险,这对于球员来说有时是一种矫枉过正的限制。本德表示:"以这些球员的运动强度,普通的健康营养品无法满足她们的需要。而她们又必须有所补充,没有营养品,相当于增加了额外的疲劳在她们身上。"

  精神耗尽:

  典型案例:威廉姆斯姐妹转入演绎届和时尚届的愿望

  本德认为:"当你从

青春期之前,就投入到专业的高密度训练当中,早晚会出现身体上、精神以及情绪上的耗尽和厌倦。"当这些从未成年就开始训练的选手们进入20岁之后,他们渴望走出门外过丰富多彩的生活。特别是她们中的某些人,当取得了赛场上的巨大成功之后,物质上富有,却没有机会去享受这些。

  精神和热情的耗尽,同样会反映在身体机能上。本德分析说:"当你感觉到累和厌倦,而你仍然需要每周出现在球场上挥拍比赛,这种心理状态下只会更容易受伤或者加剧疲劳感。"

  身体机能极佳的大小威姐妹面临的更多是这种情况,精神和热情的失去使她们在球场内外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双重疲劳。

  (五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1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