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在失败中寻求不断提高--中国“金花”期待中网辉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1:03 辽沈晚报

  美网在大洋彼岸硝烟散尽,中网又在北京燃起烽火。作为世界网坛的一股新生力量,中国女网姑娘们在本届中网的表现值得人们期待。

  在失败中寻求提高

  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网爆出了个超级冷门,在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
,取得了中国网球有史以来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而网球从那一刻起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随后中国女网参加了一系列高水平比赛,在超强的对抗中,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水平。

  一向要求严格的国家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在评价中国女网选手时也难掩喜悦之情,她说:“孙甜甜在本次美网公开赛上给人们带来一连串惊喜,尤其突现在经验的丰富和心态的稳定。从单打资格赛中突围而出的她最后竟然打入了女单第2轮。此前她在美网单打的最佳成绩也只是进入了正选赛,不过首轮就遭到淘汰。在去年的温网单打比赛中,孙甜甜也曾打入过第2轮。尽管孙甜甜/李婷获得了奥运会的双打冠军并打进了今年法网双打8强,但她们却从来还没有在美网的双打赛事中闯过第一轮,这次她和搭档李婷杀入16强创造了两人在美网公开赛上的最好成绩。”

  “李娜曾为中国

网球赢得历史上第一个WTA巡回赛单打冠军,她在本次美网上的表现也非常抢眼。在单打首轮比赛中,李娜虽然没能从世界头号选手达文波特身上找到‘爆冷’的机会,但她在与超级选手的对决中,敢打敢拼,发挥出色,赢得了对手的赞叹。而在双打比赛中,赛前并不被看好的李娜和临时搭档日本选手藤原里华竟然打进了16强,这是李娜的最佳战绩。而之前被寄予厚望的彭帅在单打首轮意外出局后,又与搭档李慧芝在双打第2轮中输给了队友李婷/孙甜甜,这与她们去年杀入双打8强的出色表现相差甚远。”

  美网的比赛让中国女网看到了进步的曙光,也有了冷静过后的深刻认识。因为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曾经掩盖了很多事实,一度让人们迷失自我,盲目乐观。一位网球专家表示:“中国网球的发展不能掩盖现在存在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基础薄弱。”目前中国网球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这也使网球人才选材受到很大限制。全国目前只有22个省市设有网球专业队,国内网球运动员只有418人,现役专业教练员仅有120人。

  系统训练是提高的基础

  近几年,中国网球中心花费大量财力,将不少国内女网选手送出国学习,并且经常邀请一些国际知名教头来中国讲课,此外还在以赛代练、科研力度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上加大投入力度。中国女网选手的参赛密度和训练周期已经逐渐和国外顶尖选手相差不多。

  在采访中被孙甜甜、李婷等人称为“赤足训练”的一种训练模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悉中国女网这几年在训练方法上采取了与国际接轨和自发研究两种方式。而这种“赤足训练”就是女网率先引进并应用到训练中的。

  记者采访了孙甜甜和李婷两位奥运冠军。她们透露在美网前,李婷、孙甜甜和李娜三名队员参加了一个名为“NIKEFREE体育明星赤足体验训练营”的活动。耐克公司一向习惯找巨星级的体育人物出席自己的活动,这次中国女网得到了这样的机会,总教练蒋宏伟也坦言:“这只能证明我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这也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中国女网确实从“赤足训练”中获益匪浅。蒋宏伟介绍说,在激烈对抗的网球项目中,启动、弹跳的速度和强度就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结果。而据中国体育科学院早前的研究表明,普通训练忽略了对足部平衡肌的锻炼,而平衡肌的锻炼可能使垂直起跳的高度增加几毫米,并且可以使反应时间缩短几秒钟,也往往就是这“几毫米”、“几秒钟”决定了最后的胜算在谁的手里。

  国家网球中心主任孙晋芳对这种训练方式也是大加赞赏,她说:“在中国女网取得现在的成绩之后,如何再进一步寻求突破已经成为了我们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细节上更下功夫,从各方面来提高队员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赤足训练’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契机,队员们通过这样的训练使足部、脚踝的力量和灵活性得到了增强,腓部、膝盖周围以及整个背部的肌肉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中国网球处于起步阶段的关头,女网开创出的独特训练方式确实很有意义。就像当年马家军有自己一套别人学都学不来的训练方式一样,这种模式显然成为女网迅速提高的良药。展望中网,总教练蒋宏伟意味深长地说:“重要的是打出自己的特点,有明显的提高。毕竟我们现在还不是出成绩的时候。能突破自己,在与自己的对比中胜利了,那就是成功”。虽然蒋宏伟教练很谨慎的避开了目标,但从队员的认真程度上来看,她们还是对在本土作战获得优异成绩充满了期待。 特约记者 傅万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中网相关网页共约2,88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