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过五届奥运会--孙正平简介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6月05日01:57 新浪体育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孙正平简历 1951年2月28日生于北京。 1968年12月赴山西省稷山县插队务农。 1973年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学习。 1976年毕业后分配至稷山县翟店中学任教。 1979年调入太原铁路一中任教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1年3月调入中央电视台任体育播音员至今。 20年来曾先后参加了五届奥运会、五届亚运会、五届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的播音、主持及评论工作,在全国新闻记者中还没有超过这一纪录的。 1992年被聘为中央电视台主任播音员,曾任体育部专题组组长,现任体育中心播音组组长。 孙正平:我亲历过五届奥运会(文/赵晗光) 知道孙正平的人不少,可知道孙正平参加过五届奥运会、五届世界杯足球赛的人不多。 从1984年至今,五届奥运会。 从1982年至今,五届世界杯。 奥运会是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世界杯是影响最大的单项赛事。因此,新闻圈里有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体育记者没有见识过奥运会和世界杯,那就算不上一名好记者。” 在这方面的纪录上,孙正平可能是国内新闻界里的独一份。在运动员中,参加过五届奥运会的,也只有王义夫一人。 1984,1988,1992,1996四届奥运会,孙正平都是协助宋世雄作开、闭幕式的解说。2000年3月1日,宋世雄退休,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解说任务便落在了孙正平一个人的肩上。 开幕式解说是个又拴人、又费劲、又不出活的活儿。话不能多,说就得说到点子上。 孙正平很早就开始收集有关奥运会开幕式的资料有关奥运会开幕式的资料,从包括国家体委、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汇集信息,作了大量的案头准备。 借助《世界体育报道》栏目记者余步的翻译,孙正平到悉尼后,又对组委会提供的有关开幕式的资料详加研究。在参加了一次彩排之后,孙正平对开幕式的解说已是胸有成竹。 孙正平的表现应该说是中规中矩的,延续了其严谨、稳重的路子,却又有机智的反应与适度的轻松。 孙正平对自己的评价是:基本成功,没出大的纰漏。 孙正平说有时候反应只是一刹那的事情。比如事先他并不知道默多克、比尔盖茨、阿里要去现场,当这些人在镜头前一闪而过时,当时他脱口而出完全建立在平时看新闻时对图像的记忆上。 八名火炬手入场前,没有人知道她们是谁。入场前两分钟,名单才递到转播台,于是余步一边现翻译,孙正平这边抓起来就报。等这活儿干完。两人早已是满头大汗。 孙正平说,现场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当时想的就是,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和水平,一定不能给CCTV抹黑。 孙正平参加过多次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开幕式,他对开幕式的评价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 说起开幕式,孙正平感叹道,以后的开幕没法播啦!现在的开幕式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文艺演出,文化含量与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本届奥运会开幕式构思新颖,想像力十分奇特。它展现了澳大利亚多元化的历史和文化,在几个小时里。最大限度地展现了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开幕式对声、光、电。机械的大规模启用,也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所不及的。 火炬由谁来点,如何点一直是历届奥运会的最后一道“关子”。孙正平说,1988年的升降台一般般;1992年射箭点燃火炬让大家觉得有些意思;1996年,火炬被阿里颤颤巍巍地点燃也有特点。但最绝的还是这次,不但在水里点,而且人还站在火炬的中央,真是惊人的创意。当然,也不是以往的开幕式都不好,比如1988年世界杯的会歌《手拉手》就比本届的会歌好。 1992年世界杯开幕式上几百台钢琴齐奏也同样令人瞠目。 谈起解说风格,孙正平觉得自己既不同于老一代播音员,又有异于新生代主持人,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 孙正平说、作为“手里拿着话筒说话的人”,还是应该继承老一代播音员严谨、稳重的精神,不能过于放任自己的情绪,甚至误导观众。但是,时代在变,社会在变,观众的口味也在变,解说风格也不能一成不变,比如解说中那些交待过程的废话、10种不同顶目的比赛解说中都能说的套话,应该彻底舍弃。 对于新生代主持人、解说员,孙正平认为他们有朝气、少束缚、知识结构合理、思维活跃,这些都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要加强解说基本功的训练,这是干这一行的本钱。一招鲜,可能一时能吃遍天,但不可能“鲜”一辈子。 孙正平说,目前由于科技的不断创新,电视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技术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了节目样式的变化,解说员与主持人如果不迅速凋整、充实自己,被淘汰只是早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