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3点”助力校园足球 有保障家长才会认可踢球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6月04日08:54  中国体育报

  金志扬一生与足球打交道,但从教练到教授的转型,使他跨入全新境界,“在大学里,我找到了做职业教练的感觉。这跟在职业队执教截然不同。”金志扬认为,足球回归校园是大势所趋,这是中国足球的根本。

  进入校园近8年,金志扬依然关注中国足球的发展。他结合从教心得,提出三个观点——

  充分利用大学场地,提升足球人口数量

  金志扬阐述:场地是发展足球的基础条件,没有场地,即便小孩子有踢球的热情,也无济于事。过去,踢球的场地就不多,相当一部分孩子只能在胡同里过过瘾;现在,胡同已经成了停车场,哪儿还有踢球的地儿?!目前,许多投资者热衷兴建高尔夫球场,又有多少人考虑过建设足球场?以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的中小学为例,有几所学校拥有标准的足球场?没有踢球的场地,足球人口数量自然无法提高。在当前情况下,充分利用大学的场地资源或许会改变青少年后备力量日渐萎缩的状况。

  记者点评:多年来,足球场地数量不足一直困扰中国足球,破解这一难题需多管齐下。金志扬提出的“充分利用大学场地”无疑是一条可行途径。现在,大学配有标准足球场的体育场日常大多对外开放。与之相比,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开放程度远远不够。校园足球推出已近两年,如果只靠一支校队实现足球普及的大目标,那无形中又扼杀了多少孩子的足球梦?

  踢球能够上大学,这是孩子的一条出路

  金志扬阐述:一个孩子从接受足球启蒙,到最终成为职业球员需要十几年。在这个过程中,淘汰率近90%。如果在后备力量培养中,孩子过早投入专业化训练,一旦无缘职业队,那么进入社会后,就会因为没有文化而失去许多工作机会,进而给社会造成负担。大学足球向家长传递了一个信息——上大学可以踢球,踢球能够上大学,这是孩子的一条出路。现在,许多家长认为踢球没出息,于是带着孩子学奥数、学英语……这也是造成青少年后备力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让家长看到孩子踢球能够上大学,那么家长还会阻止孩子的这个爱好吗?

  记者点评:对孩子培养的成败关乎其一生,关系其家庭,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拿孩子的未来当赌注。中国足球此前的后备力量培养模式,并没有切实考虑那些被淘汰者的出路,因此家长对孩子踢球的支持率大幅度下降。如果孩子能在接受足球培训的过程中完成高等教育,后顾之忧得以解决,想必不会再有家长反对孩子踢足球。

  只有获得切实保障,家长才会认可踢球

  金志扬阐述:我们不能只为孩子和家长编织足球梦想,必须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保障,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孩子投身足球。我在北京理工大学任教近8年,这些踢球的孩子个个是好样的,不仅具有足球才能,在学业上也相当优秀。他们都是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所学专业的学位,有的还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足球队里每年的毕业生,都是各用人单位竞相争抢的人才。不夸张地讲,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是有保障的。我想,这也许是足球带给他们最好的回报。

  记者点评:竞技足球对于每名球员只是短暂一瞬,他们退役后还要面对现实。俗话讲,艺不压身。踢球者通过大学的锤炼,还可获得其他技能,这是他们今后的立身之本,也可使他们未来的生活得到保障。如果足球具备了这样的功能,远比通过它在短期内创造一定价值更有意义。


分享到:

更多关于 金志扬 中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