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参加雅典马拉松赛
雅典人说:“菲迪匹斯都倒在终点了,谁敢说一定能征服马拉松?”虽然只是句半开玩笑的话,足见雅典马拉松赛程的艰苦和难度。
今年是马拉松诞生2500周年,上海市民黄德作为爱好者,到希腊见证了马拉松史上的这段辉煌时刻,顺利地完成了全程马拉松赛。
黄德是谁?他有什么特殊的长跑天分?昨天在大华新村见到他,1.7米的身高,150斤的体重,一缕缕银丝已经爬上额头,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电工师傅。带着雅典马拉松赛组委会赠送的奖牌,老黄坐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自己的“马拉松达人”生活,骨子里透着自豪。
跑到雅典去
今年恰逢马拉松战役2500周年,10月份在希腊举行了盛大的古典马拉松赛,重跑菲迪匹斯当年的路。
“你一定要来雅典参加古典马拉松赛,不然会遗憾的。”去年,马拉松市长在上海推介马拉松赛事时对黄德说的话,他一直记在心里。
“过去的100年,还没有大陆人去参加过雅典马拉松。”临行前,黄德特地准备了一面缩小的五星红旗,缝在自己运动衣的胸前。
发令枪响,12000多名马拉松爱好者,沿着崎岖的山路跑着,几百到上千米的陡坡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喘不过气来。“从马拉松市到雅典,男女老少自发夹道欢迎,他们手捧牛奶、香蕉,递给我们补充能量。”黄德回忆,一路上,雅典人看到他胸前的那面五星红旗,不停地喊,“中国,加油!”给了他很多力量。
当老黄远远看到雅典大理石体育场时,已经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脚步不知不觉间在加速,5小时21分,在场观众和运动员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真棒!”
大龄长跑者
“只要你想,就能办到。”今年52岁的黄德6年前才开始跑马拉松,是个十足的“大龄”长跑爱好者。
脱掉运动装,老黄是上海造币厂的电工师傅。但不管平时工作有多忙,他每天坚持跑10公里,风雨无阻。几年间,黄德已经绕着地球跑了大半圈的距离。
一般跑一次马拉松,选手都要瘦四五斤,可老黄觉得很奇怪,自己就是瘦不下来。最疯狂的时候,他一个月内连续跑了3次马拉松,都在4个多小时完成比赛,依然没有消瘦。
如果你看过村上春树写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定了解“超长马拉松”的艰苦。黄德很自豪,他去年参加了北京户外耐力挑战赛,在大山里,老黄花了9个多小时,跑了50多公里。
这些年,黄德的足迹遍布希腊、韩国、中国香港等知名国际马拉松赛;北京、上海、厦门、郑州……等地举办的各类马拉松,他也已经跑了个遍。“每次跑步,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体检。”在黄德的字典里,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跑最后一名又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我参与,我快乐。”
救过三人命
《跑步圣经》、《多活50年》、《希望马拉松》、《水是最好的药》……在黄德的长跑日志里,除了每天用脚丈量土地,他还对运动和医学书籍很感兴趣。“我一边学习,一边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跑步中。”
一次,黄德和好友老林一起参加马拉松赛,赛前他再三叮嘱朋友要带救心丸,可老林觉得自己身体好,就没上心。果然,17公里处,“我心脏要蹦出来了,”老林突然不适,脸色铁青。幸好黄德早有防备,掏出药救了老友一命。
在一次郑州国际马拉松赛上,他和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结伴参赛。小伙子第一次跑马拉松,没经验。跑着跑着,血糖偏低,几乎晕厥。见状,老黄掏出身上的巧克力,给他补充血糖。随后又和小伙子坐着聊天,分散注意力。年轻人逐渐缓了过来,老黄又鼓励他,两人一起走到终点。
参加马拉松的这些年间,黄德先后救过3个“跑友”的命,帮助过的人就更是数不胜数。“我跑马拉松,不追求成绩。跑步时,看到路边有选手抽筋,肯定要停下来帮他压压腿。等他好了,我再上路。”轻松的心态,享受每一次比赛,是黄德的马拉松哲学。
出行最经济
到处参加马拉松赛,是不是花费很高?黄德只是一名普通的电工师傅,他能承担起高额的比赛费用吗?
听到这样的疑问,老黄笑出了声。“我有秘诀,可以用最经济的方式出行,既便宜,又能保证出行的质量。”
虽然已年过半百,老黄的心态却很年轻,每次出发前,他都去网上搜索旅游攻略。“你可能不相信,在郑州,我住有空调的旅店,一天只花了30元钱。”
去雅典,黄德提前半年就开始订机票,一下子省了不少开支。国外的青年旅社便宜,但规定38岁以上的客人不能入住。后来,黄德查到有会员卡可以例外。临行前,他特地办了一张,又省了一笔不小的住宿费。“在欧洲乘地铁,几个人一起买,也有优惠。于是每次乘地铁,我就守在门口,找人合买。”
普通的收入,也能去国外参加马拉松赛。“关键是出发前要做足功课。”黄德自豪地说。本报记者钟喆
相关链接
马拉松运动起源于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腊。当时,希腊人和波斯人在马拉松镇进行了一场战争,希腊最终取得了胜利。一名叫菲迪匹斯的希腊士兵,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报告胜利的消息,菲迪匹斯向雅典人民高喊:“我们胜利了!庆祝吧!”后,便倒地身亡。为了纪念他,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举行了从马拉松到雅典的长跑比赛,定名为马拉松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