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乒坛昔日掌舵人徐寅生:国运盛则体育强 我生逢其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02日14:54  新民晚报

  一年一度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赛,徐老每年必到    

  六十年风雨历程,六十载沧桑巨变,新中国体育事业一路走来,留下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从蹒跚起步的孩童,到傲视世界体坛的巨人,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在一位体育人身上烙下如年轮般清晰的印记。他,就是徐寅生。

  1949年,上海解放。11岁的徐寅生站在位于浙江中路的家门口,透过门缝,看到一排排解放军战士席地而睡。这位懵懂少年全然不知,自己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之后的60年间,徐寅生从运动员、教练、官员,直到国际乒联的领导者。“国运盛,则体育强”,徐寅生说,“我生逢其时。”

  球员时代——为国争光

  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积极寻找在国际体坛的位置,而较早进入国际单项体育协会的乒乓球,担负起开路先锋的重任。1958年,徐寅生进入国家队,成为最早一批为国出征世界大赛的运动员。

  第一次亮相,尚显稚嫩的徐寅生颗粒无收。那届比赛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容国团身上。而容国团的夺冠,不仅对徐寅生,对整个中国乒乓球都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每个人都在想,既然他可以做到,我也可以。”

  争先恐后,刻苦训练,只是为了报效祖国。在当时的环境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坚决服从集体,这些早已成为最坚定的信条,深深进入每个运动员的内心深处。“我们那时候出国比赛,一条总原则就是中国人必须拿冠军。至于谁拿冠军,大家都不会在乎,只要是中国人拿就行。”带着同样的信念,徐寅生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张燮林,小3岁的庄则栋,小4岁的李富荣,一起打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最早的黄金组合。

  教练时代——巩固根基

  从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开始,中国队连续3届夺得男团冠军和男单冠军,毫无疑问地全面跻身世界乒坛顶尖行列。如何保持这个项目长盛不衰,是摆在中国乒乓人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在1965年拿到男团和男双两项冠军后,“文革”爆发,徐寅生之后逐渐淡出一线。他自己也没想到,6年后会出任中国男队的主教练,担负起这个重任。

  在同辈运动员中,徐寅生资历老,个性稳重,又心思缜密,是做教练的合适人选。不过,所谓时势造英雄,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却是一篇报告。1964年,徐寅生给女队做了一个名为《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报告。这篇报告深入浅出,逻辑严谨,全文充满辩证思想。在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后,徐寅生和这篇报告,一起闻名全国。

  “当时一听毛主席批示了,整个人都傻了,根本没想到,又意外又兴奋。”不过,1971年之后,33岁的少帅徐寅生,两次率领中国男队出战世乒赛,短短两年时间,徐寅生带出像郗恩庭、梁戈亮这样的优秀球员,乒乓球作为中国体育排头兵的地位,则越发巩固。

  官员时代——亲历辉煌

  1977年,徐寅生出任国家体委副主任,是当时担当领导职位最高的退役运动员。“从运动员一路成为干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体育的发展。我很幸运,正赶上了好时候。”

  身为体育最高决策机构的领导者之一,徐寅生除了分管乒乓外,还要负责很多其他工作。不过,对于乒乓球,徐寅生始终情有独钟。1979年,中国队在世乒赛遭遇滑铁卢,仅仅拿到一项混双冠军,被外界戏称为“输得只剩裤衩”。当时,徐寅生就立下军令状,“再输我就辞去乒协主席职务”。果然,中国队卧薪尝胆,两年后历史性首次包揽世乒赛全部7项冠军。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以及乒乓球的带动下,中国体育开始全面腾飞,田径、排球、举重等项目纷纷捷报频传。

  回顾这段时间,徐寅生最大的感触就是,国力越强,体育发展就越迅速。“整个八十年代,我们体育水平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步几乎是同步的。”而乒乓球作为国球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应该说,中国体育团结、拼搏、向上的精神,在乒乓球队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国际时代——站得更高

  1995年,中国乒乓球队在天津再度囊括7项冠军,几个月后,徐寅生被推选为国际乒联主席。从中国体育的高级别官员,变身为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领导者,这次角色变化不仅对于徐寅生来说意义重大,对中国体育而言,也是受到国际认可的直接体现。一改以往对中国队的“细心呵护”,徐寅生一上来就给独霸天下的中国乒乓球队“设置障碍”——小球变大球。

  “既然我在这个位子上,站的角度和立场就要发生变化。我考虑的是乒乓球在全世界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徐寅生此举用心良苦,“只有比赛好看了,才会有赞助商、比赛推广也会更顺利,中国的国球才不至于孤芳自赏。”

  面对国际乒联这艘大船,身为“掌舵人”的徐寅生在4年时间内,完成诸多改革和创新。比如创立和完善职业巡回赛,新设女子世界杯和世界俱乐部锦标赛,世界锦标赛也开始有了企业冠名赞助。通过近十年的磨合,国际乒坛的职业化和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退休时代——全民健身

  2000年,徐寅生正式从体育部门领导岗位上退休。今年年初,徐寅生更是辞去担任了31年之久的中国乒协主席一职,彻底变身为观众。离开从事了一辈子的竞技舞台,年逾古稀的徐寅生却并不孤单,相反,他却找到了乒乓球的另一个乐趣——全民健身。

  “以前都是盯着比赛,每一拍都想半天,脑子里尽是些输赢的东西。现在想的是怎么在群众中更好地推广乒乓球,怎么享受我们的国球。”在退休后,徐寅生非常支持组织群众性的乒乓球活动。一年一度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赛,徐老每年必到。

  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完成一次华丽转身,开始从竞技体育向全民健身迈进。大半辈子从事体育竞技工作的徐寅生坦言,新中国几代体育人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中国体育的明天会更辉煌。”

  本报记者徐东海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徐寅生 乒乓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