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晚报:拿来主义+中西结合 中国竞走两条腿走路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8月22日12:40  北京晚报

  今天,本届世锦赛竞走项目比赛全部结束。尽管在最后一项男子50公里竞走中,中国选手没能延续此前的夺牌势头,但这并不影响本届比赛中国竞走出色的整体发挥。

  自2000年奥运会以来,中国竞走从未在世界大赛上如此扬眉吐气。王浩和刘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两个第四名,在这次世锦赛上换成了一银、一铜,作为中国田径的重点发展项目,曾经一度辉煌的中国竞走正在逐步加速复兴之势。刘虹的教练张阜新乐观地表示:“中国竞走距离重现昔日辉煌的日子不远了。”

  关注中国田径的人们现在最关注的是:以王浩、刘虹为代表的中国竞走运动员,能否就此为苦苦摸索前进道路的中国田径,找出一条可以复制的发展之路。

  今年年初,意大利著名竞走教练达米拉诺被请到中国授课,现场指导中国教练和运动员;而后王浩、褚亚飞等选手和其教练一起前往达米拉诺在意大利的竞走俱乐部,接受了培训。经过“意式教育”锤炼后的王浩,技术动作有了很大改进。王浩感觉自己在竞走过程中髋部动作加大了,身体更加协调了。

  技术改善后最直接的影响是,比赛中中国选手犯规吃牌的次数大为减少,王浩和刘虹在这次比赛中均只受到一次警告,而且都是在比赛最后阶段冲刺时所得,这让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颇感欣慰,“随着中国竞走运动员在国际上参赛次数的增加,会让国际裁判界对我们的动作姿态更加认可。”不过,冯树勇指着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卡尼斯金娜前行的脚步说:“这样的动作才叫无懈可击,所以,中国运动员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王浩和刘虹都表示,频繁的国际比赛让他们越来越自信。王浩说:“北京奥运会是我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说不紧张是骗人。今年我参加了几次世界竞走系列赛,向各国选手学了不少东西,情绪自然就放松了。”世锦赛后,王浩还将参加9月在俄罗斯举行的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总决赛,这被王浩的教练杨文科称为丰富国际比赛经验的重要渠道。

  冯树勇坦言,王浩和刘虹两人的发展道路,恰好说明了中国竞走近年发展的特点。“王浩本身有实力,他的教练杨文科在训练理念上较新,也愿意让王浩接受外国的先进理念,再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互补,形成自己的发展特点。”但刘虹等女队员一直在国内训练,她的教练张阜新表示,中国竞走也有自己的长处。“意大利我们虽然没去,但外教来中国的讲课我都听了,彼此间也交流了一些执教思路,互有借鉴。”张阜新说,“请外教并不是灵丹妙药。中国竞走要振兴,一靠运动员平时训练水平的提高,二是比赛中制定正确的战术。”

  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表示: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发展项目过程中,我们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过,田径中心今后会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增加中外交流,让运动员和教练员多见世面,以此提高竞争力。冯树勇也认为“中国竞走重新爬升的这条路,其他田径项目并不能简单加以复制,但总体说走出去、请进来,多在大赛中经风雨见世面,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本报柏林今晨专电)

  特派记者 陈嘉堃 J189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