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到武大看樱花,我们到底该不该花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07:36  长江商报

  收门票代表教育机构“产业化”?

  有人估计,武大樱花10 天左右的花期,如果按照每人10 元的门票费用计算,武大每年的“樱花财”可以达到数百万。虽然这个数据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但是樱花节期间,武大可观的门票收入确实也引来了众说纷纭。有人甚至认为,学校收门票就是教育机构的一种产业化。

  主持人:据说有人统计过,樱花节期间日人流量可以达到10 万,那么按照10 天花期、每人10 元门票计算,这个数字有1000 万!对此各位是怎么想的?

  陈雪岚: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说武大樱花盛开的时候一天人流量能达10 万有可能,但是人流量不能等同于门票售出量,这个估计要打很大折扣。粗略算下来,一次樱花节门票收入上百万应该还是有的。但是我想,樱花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武大在环境卫生、车辆、交通秩序、导游等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这些应该算做合理成本。

  郑友德:武大种植樱花的初衷是用来美化校园,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景点来培育;只是随着武大樱花的名气越来越大,它渐渐在客观上演变为一个武汉市的景点,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学校就可以将其作为单纯的景点来经营。

  孟棣:武大有樱花,同样华师有桂花,这些高校里带着学术气息的风景都应该欢迎大家来欣赏,这本身也是大学的荣耀。武汉大学把赏樱花产业化,这跟大环境不和谐。跟武汉打造开放型文化的形象也不相称,大学应该是以开放、宽容的姿态和胸襟面向世人。

  门票制破坏了自由开放的氛围?

  在欧洲,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大学,很多都是没有围墙的,虽然拥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博物馆和图书馆,但游人从来都是自由出入的。有人据此提出一种观点:作为一座百年老校,要体现应有的胸襟和气度,武大不应该让10 元钱的门票钱破了这种自由开放的氛围。

  郑友德:我在德国留学和工作过7 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有一所希特勒纳粹纪念馆,从来都是游人如织,如果你想用学校图书馆,只需要进去凭有效证件办卡,食堂也是对外开放的。后来我到英国参观牛津、剑桥,那些富有时代特色的典雅恢弘的建筑,还有校园里浓厚的学术氛围,让游人感到的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对学府发自内心的向往。国外的大学有国立、公立和私立之分,尚且都能做到免费开放,而在我们这个公立学校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大学是靠公民纳税维持正常运转的,为什么大学要因为短暂的樱花节而收取门票呢?

  周夏:你们不是武大学生,你们没法体会樱花节期间武大学生的感受。上课时候窗外就是嘈杂一片,老师不用麦克风根本听不到讲什么。中午食堂非常挤,学生没座只能站着吃。住樱园的学生更惨,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被游人吵醒,有人甚至走到学生宿舍里拍照,严重扰乱了学生正常的生活秩序。

  陈雪岚:几乎没有哪所大学拥有像武大樱花这么集中时间段的、富有名气的景点。樱花只开10多天,导致大量游客集中在这个时候涌入校园,校方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人流量。

  武大樱花,是公共资源还是私家花园?

  郑友德:是樱花本身是用国家公共资金培育的,为什么就成了学校的私人领域,而且要通过收取门票的方式来体现它的价值呢?大学首先是教书育人、传递思想的地方,而不是纯粹的风景区,当然也就不应该跟景区一样收取门票。

  陈雪岚: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祖国大好河山都应该是全国人民的,那么都应该免费参观了。

  而且,武大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收门票,只有在樱花盛开的10 天左右象征性地收10 元钱,收这个钱的初衷还是在于控制人流。武大学生对这些人流有切身感触甚至个别有抵触情绪,因为随着人流大量涌进校园,校舍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影响,一些学生还专门在校园论坛上贴出了“樱花节防盗8 攻略”的帖子。周夏:我来算个账,中国每年纳税人口几千万,国家又在众多的公共财政收入中抽出数千数万分之一来支援武大建设,如果用国家拨给武大的那部分钱除去全国纳税人数的话,您恐怕连一朵樱花都难分到呢,这样怎么谈对武大拥有部分财产所有权呢?

  还有,教育部拨给武大的款项是作维持大学教育、保障学生福利用的,学校只对教育负责,只为学生老师提供福利,并没有理由和义务为社会人士赏花提供任何福利待遇.

  

  是否可以另辟蹊径控制人流量?

  到武大看樱花,收费还是不收费,这是个问题。每年的三月,这个话题都要被挑起来进行一次讨论,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一劳永逸,既能控制住汹涌的人流,还校园一个良好的秩序和氛围,又能不涉及收费这一敏感的话题呢?我们请各位嘉宾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郑友德:很简单,采取限量进入的办法,免费发票,一天限发多少张,然后凭票进入,这样就可以起到截流疏导的作用。

  陈雪岚:必须考虑到一个前提,武大首先是一所大学,它跟其他景点最大的区别在于,去一般景点的人都很单纯,就是冲着旅游去的,但是去武大的人,你怎么分辨出来他是来办事的、来上公开课的还是来参加交流活动的?他可以出示证件,但是忘记带了你又怎么办?而且,这个人数规定多少合适?武大有那么多门,是不是要每个门分配几千几万名额?这些操作起来很复杂。

  孟棣:我刚刚看了一条报道,说南京几年前引进樱花种在一个山头,现在开得非常漂亮。我就想,为什么我们的市民一想看樱花,就会想到武大去看呢?政府完全可以在其他风景区另辟蹊径,种上大片樱花,让游人不要都挤去武大。把单纯欣赏樱花的这部分人分流出去,让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不同的地方赏樱花,门票和人流量的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花钱和不花钱,心情一样吗?

  3月13日,本报推出的报道《武大的樱花开了》受到了市民的普遍关注,从当天起,每天都有不少市民专程到武大欣赏樱花。有市民反映,武汉大学收取的每人10元的门票费很影响看樱花的心情。

  孟棣:我认为收费看花很不合理。如今城市公共机构有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大趋势,中山公园、解放公园免费了,省博免费了。作为一所久负盛名的百年老校,不应该把慕名而来的市民、学生和外地游客用10 元门票拒之门外。

  陈雪岚:我是1998 年从武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印象中,武大樱花节收门票从最开始的2 元,到现在10 元,差不多有10 多年了。我想这主要是从保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校园环境的角度出发,控制人流量是最主要的。在我们旅行社和其他旅行社,每年春天都会有大量外地游客专门来武汉看武大樱花,广东啊浙江啊,而且经常是周末游,短短两三天。他们并没有因为武大樱花收10 元门票就拒绝来这里。

  刘士驿:我女儿在武汉读书,前几天我就专门到武大去看了樱花,我发现看樱花的人里,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年学生,10 元钱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天的伙食费。既然校方强调主要的目的不是赢利而是控制人流量,那么门票就是个象征性的东西。

  消费者得到相应服务了吗?

  有读者认为,学校既然收了10块钱的门票钱,就理应享受到消费者应该享有的服务。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有游客表示,校园内的卫生、交通、餐饮等配套服务都比较差,这10元钱花得“不值”。

  刘士驿:,我是22 日周六去的武大,校园内的交通、卫生都算不上很好,到处都是人,想拍照都要等半天。行政楼前面有个小吃摊,东西味道还不错,就是堵塞交通,而且地上扔的到处是包装纸、竹签子,也没人维持管理一下的。我觉得,既然收了门票,学校就应该担当起服务游客的职责。当然,有很多学生义务导游,志愿者保护草坪,都是不错的,但是能不能更细化一些,让游客感觉更值一些?

  陈雪岚:武汉市不仅武大校园有樱花,为什么大家偏偏要来这里看樱花?是因为武大校园的百年历史,独特的学术氛围,还有武大樱花所承载的历史渊源,从旅游的角度讲就是“价值”。游客们愿意花10元钱千里迢迢来看武大樱花,就很好地证明了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在一个层面上讲,我希望游客能够把武大樱花当成一个景点,在享受这个景点和附加服务的同时,付出相应的价值.

  

  嘉宾语录

  樱花节期间,同学们上课时嘈杂一片,中午食堂也非常挤,学生根本找不到座位。有人甚至走到学生宿舍里拍照,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生活。

  ——周夏

  国外的大学有国立、公立和私立之分,尚且都能做到免费开放,而在我们这个公立学校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大学是靠公民纳税维持正常运转的,为什么大学要因为短暂的樱花节而收取门票呢?

   ——郑友德

  高校里带着学术气息的风景应该欢迎大家来欣赏,这也是大学的荣耀。武汉大学把赏樱花产业化,这跟武汉打造开放型文化的形象也不相称,大学应该是以开放、宽容的姿态和胸襟面向世人。

  ——孟棣

  如果认为武大的樱花是公共资源而不收费的话,那么祖国大好河山都应该是全国人民的,都应该免费参观了。

  ——陈雪岚

  看樱花的人里,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年学生,10 元钱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天的伙食费。既然校方强调主要的目的不是赢利而是控制人流量,那么门票就是个象征性的东西,5元足够了。

  ——刘士驿

  会客厅嘉宾

  ·周夏武汉大学法学院二年级女生

  ·郑友德武汉市政府参事、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博导

  ·孟棣武汉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武汉市委员会副秘书长

  ·陈雪岚武汉大学旅行社总经理、全国优秀导游

  ·刘士驿到武大赏樱花的山东游客

  本期主持人刘春燕

  “三月赏樱,唯有武大。”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武大的樱花又开了,游人又来了,赏樱售票处又开张了……君不见,双休日,武汉大学校园内人流如织人声鼎沸,真叫一个车如流水马如龙;大门口,有人排队买票,有人忙借学生证,还有高手站在墙下“跃跃”欲试……

  武大赏樱,到底该不该收取10 元门票?如果以“控制人流量”为出发点,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取代金钱门槛?昨日,本报特别邀请5 位嘉宾,希望能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为“武大樱花收费”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13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