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和谐中华 活力山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08:37  大众网-大众日报

  11月18日晚上,装扮一新的山东电视台演播大厅内歌声嘹亮,激情飞扬,名为“和谐中华、活力山东”的十一运会会徽在这里正式亮相。

  2005年2月,国务院批准山东承办十一运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也是全国人民对山东的信任。承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运动会,这在山东历史上还是首次。对山东来说,这既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承办一届出色的全运会成为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会徽的征集成为第十一届全运会组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回顾十一运会会徽的诞生,从最初的全民征集到最后的亮相仪式,都充分阐述了“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

  2007年7月30日,十一运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方案。中央和省市有关新闻媒体以及各大网站都在第一时间刊登了会徽征集启事。征集启事刊登后,迅速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社会各界参与热情高涨。到9月15日征集截止,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作品3040件,作者涉及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征者中既有专业美术设计人员,也有

公务员、工人、农民、学生和公司职员等,年龄最大的超过80岁,最小的只有12岁。

  3040件作品,件件都倾注了作者对十一运会的浓浓真情,凝聚了作者关注体育事业、关注民族强盛的一片热心。今年77岁的一位老战士苏殿西在作品附言中表示:“我这个作品不一定选中,只想以此表明一名老兵对山东人民的热爱,对全运会的一点心意……”一名来自河北的78岁离休干部也在来信中表示:“一旦我的作品被选中,恳请组委会代我将获得的奖金全部捐赠给希望工程。”

  面对社会各界扑面而来的热情,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成为摆在组织者面前的头等大事。组委会邀请山东省济南市鲁源公证处的公证人员,对应征作品的拆封、登记、编号以及会徽评选工作进行了全程公证。

  本着立足中国气派、山东特色、全运特色、为全运会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原则,组委会组织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对会徽参选作品进行了认真评选。初评工作于2007年9月27日进行,共选出了100件作品。10月10日,来自北京、上海、陕西以及省内的10位平面设计专家,再次汇聚济南,展开会徽复评工作。他们当中,有北京奥组委形象顾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何洁,有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人员之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肖勇。

  复评采取投票评选的方式,最终有10件作品入围。在此基础上,专家又通过充分酝酿、讨论,从中选出两件作为送审作品。与此同时,专家还对这两件送审作品提出了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并由组委会及时反馈给了设计者。经过设计者精益求精的反复修改,并报请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最后审定,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孙大刚等集体创作的“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图案最终被选定为十一运会会徽的主导方案。这一过程,可以说不仅凝聚了设计者的心血和智慧,也集中了10位专家的真知灼见。

  孙大刚的这个创作团队共有6人,其他5名成员为孙傲、王晓峰、唐国峻、张培源和刘则延。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不过37岁,最小的才20岁多一点。早在得知山东成功申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之后,他们就为了会徽设计这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为了寻求十一运会会徽设计的最佳创意,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们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还到省内外多个地方进行了实地考察。作品初稿出来后,他们又借鉴吸收了大量学者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甚至是推倒重来。“我们的作品,就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否定、不断修改,一点一点引申出来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要让我们的作品展示出中国文化特别是山东文化底蕴,走在时代前列,同时还要对以往的会徽作品有所突破。”孙大刚说。

  专家认为,十一运会会徽图案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现代感强,突破了以往运动会会徽常用的数字形象和地域概念,是体育活动形象设计艺术的一次创新。何洁表示,这个会徽所包含的参与、活力、热情、吉祥等元素,就是对第十一届全运会最美好的祝福。

  13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