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家用健身器还要“忽悠”多少人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03:1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慈鑫
收拾一下你的储物间,你或许会发现已经积满灰尘的健腹轮、健骑机、跑步机、踏步机……这些曾经花掉你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的健身器材,可能在你使用了一年、两年,或者仅仅几个月之后,就因为使用效果不佳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等原因而成了碍事的摆设。 但新式健身器的广告仍然铺天盖地地出现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上,在减肥或健身目的的驱使下,你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出购买的冲动。 研究人员发现,大量夸大宣传产品性能、质量低劣、销售利润超出正常范围的家用健身器,充斥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这些健身器材的生产和销售厂商,看准了国人对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需求,但他们生产的健身器材,在使用效果和性价比上却往往与消费者的期望相去甚远。 中国文教和体育用品协会的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家用健身器材市场在2000年之后就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家用健身器材的年销售额可能会超过120亿元,是2004年的3倍左右。但这家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透露,目前中国健身器材行业中只有少数几个正规厂商的产品质量比较可靠,多数通过电视、网络途径销售的健身器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记者从上海某健身器材销售商那里了解到,2006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这家商户通过电视购物渠道销售的家用健身器,总销售金额超过了1亿元,其中,一款用于锻炼腹部的健身器和一款踏步机更是风靡全国。但这名销售商在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生意经时却表示,在健身器市场,最重要的一个销售手段就是“炒作概念”。这名销售商细数起他的营销概念:“消除腹部脂肪、充分的有氧锻炼、使用简单、器械占用空间小、有趣味性等。” 但这种“炒作概念”手段,在专家看来,无异于夸大宣传。 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是国内对健身器材进行性能研究的专门机构,据研究人员王培勇教授介绍,“夸大宣传是销售伪劣、不正规健身器材的惯用手段。” “既然是健身器,就必须有健身效果,实际效果可能是1,但在广告里,厂商却可能把它说成是100。”王培勇表示。 2006年下半年,被国家广电总局紧急叫停的“甩脂机”广告就是健身器材进行夸大宣传的典型。 王培勇分析说:“消耗热量肯定就会消耗脂肪,但绝不可能达到像‘甩脂机’广告里宣传的那种效果。” 但消费者无法分辨广告的真伪,据某健身器销售商介绍,在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各地电视台全面停播“甩脂机”广告之前,“甩脂机”的销售几近脱销。这样的销售局面再次印证了健身器材业内的共识:“炒作概念”成不成功直接影响到健身器能不能热卖。 除了炒作卖点之外,健身器行业还普遍存在着暴利倾向。 某健身器销售商在新推出一款“健身车”进行销售时,售价为4999元,1个月后,这款“健身车”以促销的名义降价到3999元,结果销量大增。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款健身车的成本不足千元,即使是在降价促销阶段,商家的利润也高达3倍以上。 而更有一些厂商,为获得高额利润而降低生产成本,导致产品质量低劣。据某健身器销售商透露,其销售的一款“健身车”3个月内的返修率高达3成;另一款“健身椅”则存在设计缺陷,其使用寿命不仅达不到广告宣传的3年以上,就是连保修的1年也无法坚持。 福建某健身器生产商,是国内少数几个加入中国文教和体育用品协会的正规厂商,这家专门生产跑步机的厂商不久前曾公开发表声讨意见,称国内健身器材行业的暴利倾向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出厂价只有一两千元的跑步机,最终的售价高达四五千元甚至上万元,照此下去,最后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整个健身器行业的发展前景。” 但据中国文教和体育用品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尽管健身器材行业存在产品伪劣、夸大宣传、暴利等不良现象,但协会也只能对协会内的会员单位提出规范性的要求,协会外的健身器材厂商并不受控制,也无法控制。协会只能劝告消费者在购买健身器材时认清几个大厂的产品。 对于已经在购买健身器上吃了亏的消费者来说,伸冤的途径几乎没有。据某健身器销售商透露,由于健身器广告都暗示需要消费者在长期使用后才有健身效果,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往往无法坚持长期锻炼,结果消费者在感到自己受到了夸大宣传的欺骗后,因理由不充足而只好自认倒霉。少数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工商部门投诉,也基本上局限于质量问题。 对于健身器行业存在的这一不良现象,王培勇教授提议,国家应对健身器材实行行业准入机制,这一机制类似于中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准入制,即由国家体育总局或相关部门对国内的家用健身器市场建立行业标准,在这一标准下,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授权的健身器材产品,都不能进入健身器销售市场。本报北京4月19日电 照片:宁波一商场内的甩脂机大幅广告。(资料照片)张和平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