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政府公益之手温暖有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08:58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孙刚 彭德倩)“过去,我们只能抓住医疗商业保险‘一只手’,如今,政府公益之‘手’牢牢地扶住我们,健康真正有保障了!”昨天,民办高校上海建桥学院校园里,广告专业学生李洋感慨地说。他来自山东莱芜,了解到大学生医保“全覆盖”的消息后,激动地打电话告诉远在家乡的父母,“不管上海学生、外地学生,只要学籍在这里就能获得完善的医疗保障,一视同仁,我们少了多少后顾之忧呀!相信我会在上海度过美好的大学四年。”

  4月1日起,本市开始实施《关于完善本市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若干意见》,全市各类普通高等院校51万学生享受统一医保待遇。这一惠民政策经媒体公布后,高校学生和家长奔走相告,齐赞新政策“体现了公平,营造了和谐”。

  同济大学校

医院院长苏平说,新政策“是一个福音”。以前实行的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只覆盖31所公办高校,及20所科研院所的本专科大学生(含研究生)约37万人,新政策又将民办高校、系统行业办高校的本专科生以及各高校的高职生等近14万名大学生纳入,保障面大大拓宽。如同济大学,目前有1279名高职、高专学生,过去他们生了小病,医疗费用靠家庭支出;而一旦生了大病,一般家庭会不堪重负,基本上只能靠师生捐助。如今,同校享受不同医保待遇的现象不复存在,大学生基本医保真正实现了全覆盖。

  市民林女士了解新政策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原来,侄女小婷高二时失去双亲,由她抚养,如今正在一所民办高校读大一。“家里现在两个孩子上大学,经济上一直紧巴巴的,小婷体质又不太好……所以听说现在把民办学校学生也‘保’进去了,我心里真是大石头落地。”

  “新政策的保障力度也大大提高了。”上海金融学院孙翼老师介绍,在普通门急诊拨款上,从过去的每年每名学生30元提高到了45元;大病统筹补贴是新增的一块,按每年每个学生50元标准。总额增加,更关键的是报销比例提高。过去,即使享受公费医疗的大学生,一旦生了大病或住院,通常医药费报销60%到70%。如今,大学生住院(含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医疗费用,在个人支付起付标准(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分别是300元、100元和50元)后,其余部分由统筹资金支付;重症尿毒症透析、恶性肿瘤、精神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门诊大病医疗费用,由统筹资金支付。上海金融学院有个学生,今年3月份股骨骨折,治疗时又发现有囊肿,做了大手术,共需支付4万余元。按过去的标准只能报销2万余元,如今他可以享受新政策,几乎全部报销。

  住院和门诊大病由学校保障转型为社会保障,也让不少学校“松了一口气”。水产大学校医院门诊部主任吴炯华举例,过去市财政按学生人数拨款,总额有限,一年内只要几个同学生大病、重病就用完了。比如尿毒症,前期的透析每月就是2000多元,术后排异一个月高达9000余元,一场大病动辄七八万,甚至上10万元。医疗费超支后,学校要按50%比例支付,负担沉重。现在住院和大病由社会统筹,学校压力减轻,可以腾出财力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同学服务。

  建桥学院学生处副处长章宁说,今后“小毛小病”在校医务室解决,只需付出少量药物费用。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的病症,可以及时转诊至定点大医院。“集中管大病,分散管小病”的两级管理措施,督促各所学校进一步完善校内医疗力量、设施,为同学的健康“守好门”。

  13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