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丁俊晖需要一位导师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12:46 新闻晚报
□晚报特派记者王嫣北京报道
记者:“问你个八卦的问题吧,你结婚了没?” 傅家俊:“还没。斯诺克选手结婚都挺早的,不过我不急,我爸爸妈妈也没催我,29岁也不算晚吧?” 记者:“那你有女朋友没?” 傅家俊:“没有,现在没有。” 记者:“喔,谢谢你。” 傅家俊:“啊,你八卦就这样一句,就问完啦?” 记者:“你以为我是《苹果日报》啊,我们是来谈丁俊晖的好不好。” 就这样,3月31日晚7点半,我对傅家俊的采访开始了。 “神奇小子”称谓送小晖 仔细阅读傅家俊的成长史,你会发现就像是在读丁俊晖的,只不过提早了几年。丁俊晖8岁开始学习打球,是得益于球迷爸爸的影响,傅家俊也是;2002年丁俊晖拿到了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的冠军,傅家俊1997年也拿过;去年,丁俊晖和队友一起为中国队夺得了亚运会斯诺克的全部三枚金牌,而4年前他个人就曾染指这项荣誉,傅家俊呢?1998年和2002年他和队友合作,曾为中国香港队连拿两届团体冠军。惟一一项历史纪录傅家俊盖过丁俊晖的,就是他还曾夺得世界业余斯诺克锦标赛的冠军,而小丁当年半决赛因为拉肚子,成绩是第三名。 而把他们两人联系在一起的,还有“神奇小子”,2005年丁俊晖横空出世之前,这个称号一直属于傅家俊。那之后,傅家俊便将这一美名送给了丁俊晖。“我觉得我自己很普通,在英国像我这样的球员有很多。而丁俊晖则不同,他的个性很适合打球,年轻、技术、罕见、天份,他都有。” 这样的背景下,请傅家俊给丁俊晖现身说法,也就不突兀了吧。他说:“小晖现在的想法以前我也有过,年少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太习惯输球的感觉,初到英国连输了几场之后就很不舒服,有的时候输了比赛也会找原因,认为自己的技术哪里哪里都比不上别人。但这个时候我的父母就找我聊天,他们会看得出来,告诉我我想错了,比赛就当是玩好了,开心一点,去英国是很难得的机会,要享受比赛。后来几年我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相比之下,内地打球的人更多,不打球的人也很关注斯诺克,小晖的压力更大,他应该跟家人、跟朋友多谈谈,有一位导师来指引他。” 要习惯输球的感觉 听说丁俊晖在今年的几项赛事中连续首轮出局,甚至在球场上哭泣,傅家俊说自己年少时也有“狂躁”的时刻,但打球磨练了他的性格。“斯诺克就是这样,不是你在清别人的台,就是别人在清你的台,现在业余选手都能做到这一点了,就要习惯这种感觉,要学会控制自己,虽然你的内心可能还是很激烈,还是会不开心。”不过我怎么都想像不出,说话轻言慢语,最具绅士风度的傅家俊会“狂躁”得起来,那或许只是年少时的一点好胜罢了。 “刚转职业时我的球风也是很快的,但那个时候带有一点莽撞,年轻气盛而已。后来就慢下来了,比较注重防守,但现在斯诺克业余选手都能一杆打很多分,一个机会不去拼,就可能输掉整场比赛,所以我去年还是专门改了技术,在很多方面提高了一点,打球也更有自信,以前不敢搏的球现在也敢打了。”傅家俊说,奥沙利文引领的“快攻”风格,丁俊晖也完全能适应,只是近两年斯诺克大家的水平都很平均,几乎每个赛事都有不同的冠军,所以老是赢球是很难的,小丁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16岁就可以做职业球手,所以我没有时间读大学,只是在加拿大读到中学而已。”这里,又找到一样傅家俊和丁俊晖的共同点,他说以后不打球了,想再去念工商管理,而丁俊晖已经先一步进了交大的经济和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我还想当教练,开球馆教小孩子打球,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根深蒂固的中国情结 在英国,傅家俊相比丁俊晖有一个优势:在加拿大长大的他,英语交流不成问题。不过1996年开始定居香港,他虽然和奥沙利文共用着一个经纪人,却和大牌们很少见面,不像丁俊晖在谢菲尔德的斯诺克学院,天天可以跟高手过招。而丁俊晖和他的中国队队友们屡屡创造好成绩,更激起傅家俊内心的中国情结。 正赛第一天,傅家俊挑落亨德利,有记者告诉他:“现在进入正赛有7个中国选手啦。”傅家俊立即问:“7个,包括我吗?”他内心一直把自己当作是中国选手的一分子,“我从来没代表过加拿大打球,我内心一直都是中国人,现在中国的台球发展得那么好,我自己也觉得身为其中一分子很荣幸。”近两年来往内地多了,他也在努力学习普通话,之前傅家俊除了广东话,可一点儿都不会说“国语”。“我听周杰伦、陶的国语歌,看台湾的电视连续剧,听佛经,现在基本上跟人交流都没有问题了。” 他掰着手指告诉我,这次在北京,他去了圆明园、颐和园、天安门、长城……由于这两天上镜多了一点,走在路上也会被认出,“北京的球迷比香港的热情多了,媒体也是,香港的媒体通常只对娱乐明星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