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宝式基层教练太少 08后中国恐出现足球人才沙漠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01:18 东方早报 | |||||||||
昨天上午,兵败新加坡的U17国少队黯然回国。立下“军令状”的冯剑明,带着自己的辞职信,先期回到足协复命;主教练郑雄等待着基本没有悬念的“下课”裁决;国少队员就地解散……“成王败寇”,也许只是一场“意外”的失败,但很多人的命运可能就此而改变,这并不会令人惊讶。然而,在国少官员、教练、队员接受采访中,所透露的兵败背后隐藏的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危机,却令人更触目惊心。
中国足协 10万美元就吓退足协 因一纸“军令状”,冯剑明一下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在足协青少部任上三年的冯剑明,对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问题看得很清楚,但他也有很多苦衷。“这么多年,足协连一个真正适合我们国情的青少年足球教育大纲都没有。连指导性总纲都没有,青少年足球怎么练?” 作为足协官员,冯剑明不惜揭短,“2003年,法国青少年教练艾迪写了一本详尽的从7岁到18岁孩子的足球训练教材,写得很细致,但足协却没有采用。”德国世界杯之前,冯剑明又提出与教委联合开展学校足球运动,但由于涉及200万元启动资金,也不了了之。 现在,足协青少部的教练们都在吃可可维奇(原山东鲁能足校总教练)的老本。2000年,足协将可可维奇在清远集训期间的讲课教材整理成册,结果就成了中国青少年教练的范本。当年,足协也曾有意请可可维奇担任青少年的技术总监,然而却因为10万美元的工资将对方放弃。与其类似还有上述的法国人艾迪,艾迪的工资是一年60万元人民币,后来四川方面经费出了问题,希望中国足协帮忙,让他成为中国青少年足球技术总监,但足协最终也未同意。 结果,足协就一直摸着石头过河。“纲举目张,纲都没有,目怎么张啊?”这一切,让冯剑明这个青少部当家人心灰意冷。 注册球员 足校萎缩将近90% 86年龄组,足协注册为380人左右;88年龄组,234人;90年龄组,182人。足协青少部提供的这个数字,足够令人触目惊心。也就是说此次郑雄所率领的90国少适龄球员在全国只有182人。而实际上,真正会踢球的不到120人,这其中还包括了很多“滥竽充数者”。这不禁会让我们发问,再过几年,中国还有没有人在踢球? 据足协青少部的资料,在国内联赛鼎盛的1997至2001年,中国足协注册备案的各类足球学校超过3000所,而现在只有300所左右。秦皇岛的中国足球学校,最多时在校生超过1200人,现在则勉强凑够600人。短短四五年间,足校将近萎缩90%之多。 而1990年之后的踢球人数更让人担忧。冯剑明透露,“90年龄段后的球员人数更少,而且球员质量也难以保证。”在2008奥运会之后,中国正有意申办2018年世界杯。然而,对我们来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的现实是:作为东道主,我们却恐怕已没有踢球的孩子了。 基层教练 徐根宝式的教练太少 在青少年培养问题上,基层优秀教练的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少兵败之后,更多人都在慨叹“像根宝这样的人太少了”。徐根宝一夜之间也重新成为焦点,他也似乎变成了国少兵败的唯一赢家。然而这更折射出中国青少年的悲哀。假设,没有根宝在崇明的十年磨剑,似乎这支国少都没了。 近几年,像徐根宝、金志扬这样当初叱咤风云的教头,都悉心做起了青少年的培养工作。根宝的崇明基地、金志扬在北京理工大学,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像这样的优秀教练,在整个行业急功近利的思想潮流中,能够静下心来投身青少年工作的确实少之又少。当然,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缺乏必要的支持,教练在基层也往往遇到更多困难,无法施展拳脚。即使根宝基地,由于经济原因,也面临了多次裁员和收缩。 在整个行业欠缺规划的现实中,中国足球形成了一个尴尬的矛盾:众多退役球员无法解决生存危机,而基层又严重缺乏教练。如何将二者的关系解决,足协也许应该认真考虑一下。 球员家长 一个大染缸,踢球没出息 “踢球能有什么出息,现在中国足球这么差!”在我们的走访中,众多家长对让孩子“踢球”都显得很不屑。在上学、学一门技术、踢球等多项选择中,很少有家长愿意选择让孩子踢球,尤其是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足球是个大染缸。 “这种心态也可以理解,现在围绕中国足球,整天都负面消息不断,还有多少家长愿意送孩子去踢球。过去联赛红火的时候,至少家长们都清楚,踢好球之后还能赚钱。”现在各个俱乐部的教练们,也都在为招不到好苗子而苦恼。 “球踢不好,到时候又没有文化,将来的生活都没有保障。”对孩子们的未来,是家长们最大的担忧。而足球在中国的畸形发展,也让家长们鄙夷。“在国外,踢球是草根、大众运动。然而到了中国,变成贵族运动了,送孩子去踢球,一年的学费上万元,比上大学代价要高得多,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而且将来成才率又更低,谁愿意拿孩子的未来去赌博。” 早报记者 张宴飞 高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