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华社:为什么喜欢刘翔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0:17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张宁、葛桦

  刘翔是29日东亚运开幕当日抵达澳门的。迎接他的照例是鲜花、掌声与欢呼。没有阿兰·约翰逊与杜库雷,媒体与受众不会太关心比赛的战绩。刘翔来了,这本身已足够重要。

  2日,刘翔终于在赛场亮相了,而且轻松的赢得了胜利。至于是13秒多少,也不重要,重要是这位“大众宠儿”没让大家失望。

  雅典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拿回30多枚金牌。在这些金牌运动员中,有在自己项目上领先优势比刘翔明显的,有金牌数比刘翔多的,还有长相比刘翔帅气的。但是,成为“大众宠儿”的是刘翔,刘翔成了普通百姓最熟悉最喜爱的奥运明星。

  为什么如此喜欢刘翔?记者就这个问题与不少同行与体育界人士交流过,答案主要是这样:刘翔是第一个在男子短距离竞赛项目获得奥运冠军的亚洲人,打破了亚洲人从体质上不适合短跑项目的宿命论。

  然而,用这个纯竞技角度的回答来解释刘翔星光四射的偶像效应,总是显得有些不够充分。按照这个逻辑,另外很多创造过“第一”的运动员,为什么没有产生如此高的“追星率”?

  一些非体育迷朋友给了记者这样的答案:喜欢刘翔的说话方式,喜欢他面对电视镜头时的个性化表现,喜欢他的一举手,一投足。这倒很像是更多中国人喜欢刘翔的原因。

  刘翔除了会说“我取得好成绩要感谢祖国与人民的支持”、“感谢领导与教练的培养外”,他还会说“我是最好的”、“谁说亚洲人不能拿奥运会短跑金牌”。刘翔在镜头前很少正襟危坐,却常摆出台湾当红歌星周杰伦所爱用的手势。

  用符号学大师弗里达的理论来分析,最吸引注意力的符号是最新颖的符号。刘翔对于中国媒体,对于中国普通百姓,恰好是这样的符号--见过拿金牌的人多了,却没见过这么自信的拿金牌的人。

  那么这种以“自信”为突出表征的符号为什么能导致受众接受、喜爱的反应?这种被接受被喜爱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

  答案应该不难寻找:在一个日益文明、日益富裕、日益强大的社会里,无论是在体育比赛还是别的什么竞争环境下,民族自信心日益增强的人们,从仅仅关心能否取得物质性的结果,开始发展为更关心追求结果过程中所呈现的“个性化”精神魅力。

  人们仍然喜欢形貌质朴、态度谦虚的偶像,但人们开始接受讲话大声、特立独行的偶像。自信的刘翔恰好吻合着日益自信的民族心理。这种吻合成就了“刘翔热”。

  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人要求代表自己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人物,不仅具备实力,还要展现魅力。中国人不仅希望世界了解“

神舟六号”升天,还希望世界记住费俊龙、聂海胜的名字;中国人不仅希望世界看到刘翔胸前的金牌,还希望世界看到他脸上的“中国风度”。

  记者曾经问一位20多岁的

女大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刘翔?”她回答:“因为我喜欢。”这个刘翔般自信的语句可能正是最好的答案--因为我们自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10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