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京津延续垄断 新军暗流涌动--十运棒球格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11:22 中国体育报

  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开始,到今年十运会,共有六届全运会设立了棒球项目,这六个冠军全部被京津两队包揽。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十运会的棒球比赛是京津两大传统强队四年一度的相约对决。十运会也不例外,从小组赛开始,北京和天津队就分别在自己所在的小组中一路领跑。作为棒球比赛中最受关注的球队,两队再次成功会师决赛,这一次天津队笑到了最后。

  虽然两支传统强队的巅峰对决仍是全运会棒球比赛的主旋律,但在豪门对决背后,上海、广东、解放军等新生势力的日益成长,使得全运会棒球赛场在京津延续垄断背后暗流涌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全运会的棒球赛场将会出现群雄蜂起的局面。

  天津队:三年之仇 一朝得雪

  小组赛阶段,天津队并不为人所看好,尽管他们贵为卫冕冠军,但在联赛中连续三年不敌北京队的历史,本赛季面对北京队1胜13负的糟糕战绩,

总决赛0比3被横扫的惨痛经历,都能成为怀疑天津队能否卫冕十运冠军的理由。

  作为一座很有棒球传统的城市,天津媒体对于棒球的关注度相当高,他们的随队记者也是各队之中最多的。小组赛的第一天,天津队历经苦战方才3比0击败了解放军队,全队的状态与联赛时相比,仍然没有太大起色,一位记者叹息道:“这次卫冕的困难看来很大,焦益指导只怕帅位不保。”

  但天津队最终还是挺过了小组赛和淘汰赛阶段的比赛,成功跻身决赛,其实他们这次比赛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上半区一路同样磕磕碰碰的北京队。决赛中,天津队爆发出了三年来点滴累积起来的能量,7比0的比分不仅让北京队意想不到,就连天津队自己都有些出乎意料。

  从九运会到

十运会,虽然中间丢掉了3个联赛冠军,但天津队依靠这一场比赛的爆发逆转了局面,成为了这四年来最大的赢家,这一场胜利,抵过之前的13场失利后,依然绰绰有余。

  北京队:倒在王朝重塑前的黎明

  从1993年七运会夺冠开始,北京队曾经实现了全运会和全国锦标赛的八连冠,直到九运会天津队夺走冠军之前,北京队是那一时期当之无愧的霸主。九运会丢掉冠军后,北京队又在联赛中实现了三连冠,如果十运会上他们再夺回全运会的冠军,只怕没有谁能够阻止北京队重塑霸业。但是十运会棒球的决赛改变了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过程,尽管赛前大多数人看好北京队。

  决赛首局比赛天津队率先得分,大多数人还认为这只是吹响了北京队反击的号角,但第二、第三局天津队连下5分,北京队却依然毫无起色,人们的信心开始动摇了,此后战局一直胶着,北京队的击球员始终无法从张万军主投的天津队手中打开得分之门。第七局,天津队杨国刚的一支本垒打扑灭了北京队残存的那一点希望之火,北京队失利已成定局。

  其实北京队这次的失利有很多原因,队中伤员累累,全队集训受到国家队比赛的影响,状态不佳等等,但是比赛结束后,主教练李兵仍将心理因素摆在了第一位,长时间的胜利使得队员们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手的实力,此外,赛前对于冠军的渴望也使队员们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导致比赛中状态全无。

  沪广军:联赛锻造出的新星

  除了京津之间的恩怨对决之外,本次比赛中还有几支经过了联赛磨砺的球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广东、上海两队小组赛与北京队同在A组,小组赛中,广东和上海分别以6比9和10比13负于北京队,半决赛上海队遭遇北京队,经过12局苦战,北京队才依靠上海队的一次捕手漏接2比1险胜。应该说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广东和上海队表现得相当出色,虽然最终未能实现成绩上的突破,但他们整体实力的上升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解放军队,以这支队伍为班底组建的四川蛟龙队参加了2005赛季的全国棒球联赛,队中的多名队员还入选了国家队,得到了不小的锻炼。尤其是年轻投手陈坤,经过在联赛和国家队中的锻炼,已经迅速成长起来,解放军队最终能获得第三名,与联赛的锻炼密不可分。在总结这次比赛时,中国棒球协会秘书长申伟认为:“相比以往全运会的比赛,这次比赛的激烈程度增加了很多,说明一些以往实力较弱的球队近年来在不断进步。”

  棒球排名

  名次代表队

  冠军天津队

  亚军北京队

  季军解放军队

  第四名 上海队

  第五名 广东队

  第六名 河南队

  第七名 江苏队

  第八名

福建

  第九名 甘肃队

  第十名 四川队

  第十一名 香港队

  作者:谢勇强

  (来源:中国体育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0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