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清华学子何以能夺4金5银?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9:14 解放日报 | |||||||||
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4枚金牌、5枚银牌,22名清华学子在十运会上交出了一份令人鼓舞的答卷。其中包括女子800米、1500米双料冠军刘青,男子800米冠军李翔宇,射击男子50米步枪3×40冠军刘天佑以及男子100米亚军胡凯。无论他们是代表原籍所在的省、市、自治区,还是以个人名义参赛,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清华大学在校生。 与很多高校破格录取现役、退役运动员不同,这些清华学子都是参加了当年的全国
与许多专业运动员不同,这些清华学生是凭着兴趣与爱好投入某项运动的,而不是将其视为谋生的手段;他们在边学习、边训练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专业学课,因而不必为将来的出路担忧;他们亮相大型运动会是“重在参与”,因而不会有“金牌至上”的理念。即便是在土耳其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荣获男子100米金牌的胡凯,凯旋后也没拿到红包。所以,清华大学生运动员能执行三条铁的纪律:一不做假,二不点钱,三不吃药。 虽然清华大学目前仅在田径、射击、跳水、赛艇、篮球这五个训练强度不太大,对智商要求较高的项目进行校教结合的尝试,但他们代表着竞技体育发展的方向。这些清华学子的今天,也是许多专业运动员憧憬的明天。所以清华大学在与地方专业运动队争夺体育人才时,有着明显的优势。 其实,清华大学这种“一边学习,一边训练”的做法,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体现。奥林匹克提倡运动员的训练在课(工)余时间进行。难怪有些职业俱乐部选手无缘奥林匹克运动会。 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是前苏联那种既非职业、也非业余的专业运动队(员)训练体制。有益之处是训练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有相对优越的训练条件和优裕的生活条件,尤其是一些讲究配合的队式项目,与业余运动员相比更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它的缺陷也显而易见。我们的运动员大都是在学习年龄段进入专业运动队的,在这个时候荒废了的学业以后很难补回来。缺少专业知识的人将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地,所以专业运动员都视自己为“吃青春饭”。在生命的“黄金时段”,专业运动员对金牌、名次的渴望、追求,要比大学生运动员强烈的多。在十运会上的有些项目比赛中,出现了有悖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现象(如假摔、服用兴奋剂等),大都源于此。 当然,作为我国最高学府的清华大学,并不是很多专业运动员所能进入的,毕竟她有入学分数线这道门槛。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正在设立自己的体育专项。这也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有体育专长的年轻人能象胡凯那样,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等院校,“一边学习,一边训练”。 尽管,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明天的事”,但或许明天并不遥远。 本报记者 杨仁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