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细节决定成败打好人文牌 南京全运告诉北京奥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2:34 重庆晚报

  从南京到北京,这是一个未来三年内将成为热门的话题。从体育到外交,从商业到文化,北京奥运对中国是一场太大的考验。为了这场大考,中国花了数年的时间来准备,而南京,便历史地担当起“陪练”之责……

  [成功经验篇]南京——大投入大手笔一流场馆领先十年

  全运会是进步着的,最明显的就是硬件,九运会时感叹广东的场馆比八运会时上海强,如今十运会不得不把脚趾头也竖起来表扬江苏,因为他们的场馆确实棒。

  不管是奥体中心体育场,还是游泳馆、体操馆或者是冲浪场、马术场,江苏的场馆建设是超一流的,至少十年之内不会落后。像南京的奥体中心,不仅占地大,而且场地建设的每个细节都是“斤斤计较”。奥体中心每个出口是环行通道围绕,像一座苍穹

客厅,看起来是增大了场地面积,但却方便了观众。体操馆的建设也是很考究的,每个看台都像是包房,给人高贵的感觉,整个体育馆处于封闭之中,绝对是第一流的。十运会的主新闻中心也是连奥运会都很难媲美的,不要说庞大豪华,其内部设置也很科学,记者的写稿房间不再是过去一个偌大的房间,嘈杂窒闷,而是分隔成很多个工作室,连走南闯北多年的国际记者联合会主席都说棒。

  十运会的新建场馆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民,比如说最典型的洗手间,你一路走过到处都有,而且像开幕式时观众太多,都没拥堵并闻到臭味。记得曾经带团考察中国亚洲杯申办的奥委会人士说,看一个地方硬件怎么样,洗手间就是最好的表现。难怪来自大江南北的老记们都夸赞南京奥体比他们所在城市的任何一个体育中心都要漂亮。

  从十运会场馆的建设成功来看,这是值得北京学习的,还有三年的时间,北京在很多场馆上还有修饰的空间。南京告诉北京的是:场馆不一定要花多少钱才算高级,首要的是要合理、便民,那样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超一流。

  人文十运人文关怀

  “人文奥运”是听了很久的口号,但“人文全运”似乎却没听说过,不过南京方面就将十运会办得很“人文”,处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关怀,这些都是值得北京学习的。

  从记者的角度来说,南京从十运开幕前到闭幕前的两次盛大晚宴,就足以见得他们的人文理念。这绝对不是摆排场,南京的各级领导分布到各个接待酒店里宴请各方宾朋,首先让人感觉到的就是一种温暖。

  还有很多细微的环节,比如说每个酒店会根据你住宿时的登记,在你生日的那天,悄悄的把蛋糕送到你的房间。听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操作起来却麻烦,要想一个不漏的把几万名十运代表的生日滤出来,绝对是千头万绪的工作。

  “人文”精神还更多地付诸于为人的服务上。开幕式前一天晚上,几名外地记者提前到奥体中心探访,不想回来时由于地偏天又晚了,打不到车,滞留在那里。情急之下,一个人掏出了随身携带的“警方服务联系卡”,试着打电话过去,过了一会儿就见民警驾警车赶到,将几名记者送回了所住宾馆。据了解,为能及时给与会人员排忧解难,为他们提供高效服务,江苏省公安厅从全省抽调了230名警力,组建了“警方特别服务队”,同时制作了4000张“警方服务联系卡”,分发到各代表团和记者手中。“有困难找民警”,创造性地运用到办大赛中,成了大会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北京也是人文大都市,但真要办好“人文奥运”,还必须下功夫,从细微处入手。六朝古都 自我宣传

  南京是古都,也是旅游圣地,江苏办十运,很大程度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的旅游资源,从而做大旅游这块蛋糕。

  过去的全运会,代表团和记者、代表得到的除了秩序册外,最多就是一些小的纪念品,但南京这次将不少有关宣传南京、体现南京风情的材料做成了精美的画册、DVD,比如《金陵神韵》之类的文化片,就让大家有兴趣去了解南京。

  当然,南京在宣传自己方面值得一提的做法就是对十运代表免费开放省内所有的景点,这使得大家在十运期间都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参观游览。而且组委会还专门为记者组织了到南京以外的地区免费参观,他们清楚,一传十,十传百,记者们大驾光临了南京以及江苏的名胜,肯定会把他们的旅游资源带回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从而也给江苏做了贡献。

  “酒香也怕巷子深”,南京的做法值得北京借鉴。北京是全世界人都向往的神秘古都,旅游资源是最大的开发点,通过奥运来宣传,这是最好的方式,但必须要落实下来,向南京这样的自我推介模式,就是范本。

  抓住商机“钱景”无限

  “人人都是东道主”,十运会的这个口号提得很棒,至少让南京的每个人都有意识,自己是东道主。

  全运会是“钱运会”,但不仅只花钱,更要会找钱。江苏是经济大省,在挣钱方面确实领先一步,像全运的商务开发,从主赞助冠名到每个场馆,每项赛事的冠名甚至每张门票的广告,到处都像《大腕》中的情节,每个毛孔都渗透着铜板的味道。

  奥运早已商业化,全运也必须商业化,十运在这方面走出了显著的一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对十运商机的开发是无处不在。大到每个商店都会促销、打折,小到诸如卖玉米棒的袖珍商店为十运冠军免单,都是大打十运牌,一片热火劲。

  媒体上更是充斥各类商家的十运广告,据说南京各大媒体都靠十运赚了个够,单是一家《十运快报》,就拉足了三百多万广告,让老总们笑了个够。

  江苏对十运商机的开发值得北京学习,奥运商机比全运大了不少倍,但如今多少人对2008商机都是局限在概念中,南京人抓住了十运商机就是最好的榜样,而且这还使得十运概念深入人心,一箭多雕呀。

  [总结教训篇]细节决定成败

  都说奥运无小事,全运同样也是这样,很多人为南京遗憾的是,他们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精力,而且很多地方都做得很棒,但在不少细节方面的不足,却大有“小事毁人”的恶果,就像如今流行的说法,“细节决定成败”。

  几乎让每个参加十运者都感受到的不舒服是,十运的志愿者太业余。这次十运会据说组织了十万志愿者,比雅典的六万还多,但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几乎没有经过培训,而且缺乏经验,志愿者看起来热情,但办事效果却不好。比如志愿者很多时候对比赛知之甚少,而且组委会对他们的规范太少,在很多比赛中,当记者们忙于在混合区采访运动员时,这些志愿者却争相找明星们签名合影,造成混乱,让老记们大为不爽。还有很多志愿者,除了当个门面,问到什么都是摇头,这是缺乏培训的典型表现。

  再者,十运组委会在车辆安排上也缺乏经验。这次十运组委会在接待车辆安排上很庞大,但具体实施起来却不通畅。比如说安排到外地赛场的直通车,就出现了多次的问题。去新闻中心、奥体中心的车辆,也是多而无序,时间安排太机械。很典型的例子是,到奥体的班车是每15分钟一辆,但高峰时期,也是这样,很多时候,冷清时可能车辆是空车往返,但到了高峰时,很多记者就坐不到车,怨声载道。一次最值得提的事故就是开赛后第三天下午去射击场,由于组委会方面没有估计到去的人这么多,两点半的发车根本坐不了,接下来的车被记者“强制”开去赛场,但中途又接到调度电话,必须返回,三点发车。司机无奈之中只有将老记们甩在半路上,而急于赶到赛场看比赛的老记们只有打了“110”,让警车载送他们去了赛场。

  还有组委会在赛事的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和接待上,也存在经验不足。像孙福明复赛的发布会、刘翔的赛后发布会,由于事先缺乏准备,造成现场很混乱,媒体之间的吵架甚至打架都时有发生。而且在一些准备安排上,组织者也让老记们不爽。田径赛场混合区仅仅发出15个采访证,而且基本倾向于中央媒体,这给大家的采访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游泳馆、体操馆都存在秩序册印发不够、赛后不出成绩表等常识性问题。而且秩序册只有中文没有英文更是让外国记者感到不满。几乎每个赛场上都能发现在组织方面的经验欠缺。田径4×400米预赛时起跑器的屡次出错更是一种讽刺。

  江苏从来没有主办大赛的经验,他们在十运会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是值得理解的。但北京不能这样,奥运会也没办过,但必须提前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否则影响的是整个中国的形象。小事毁人,北京应该吸取南京的教训。

  [2008人物篇]

  都说南京十运会是三年后北京奥运会的练兵台,人们对十运会能够涌现出很多对2008有用的新人很期待。但事实上,在十运会落下大幕的时候,我们眼中的那些领风骚,挑大梁的还是老面孔。新人匮乏,并不能说明2008堪忧,就像游泳、体操等各个项目负责人所说的那样,过去那种2008新人挑大梁的观点应该纠正,“其实这些老面孔并不老,2008不是新人成长的舞台,而是老将们比拼的舞台,三年后的奥运会,还得靠这些老面孔担纲主攻。”

  老面孔领衔各赛场

  田径还是刘翔、邢慧娜抢眼;游泳还是罗雪娟、齐晖、朱颖文、欧阳鲲鹏、吴鹏生猛;体操李小鹏、黄旭、梁富亮、杨威宝刀不老;跳水还看“亮晶晶”、胡佳、吴敏霞;乒乓依然是王励勤、张怡宁、王皓的天下;羽毛球林丹、鲍春来、龚睿娜还是神勇……在中国立足奥运的多个优势项目中,除了射击,几乎都是老面孔当道,而射击是偶然性很大的项目,每次全运的“新人”又很难撑到奥运。

  十运前有个观点:那就是2008的挑大梁人物将从十运中展现出来,但通过十运我们应该给予纠正,其实2008真正我们能寄望的,还是这些并不老的老面孔。像“亮晶晶”、罗罗、齐晖、张怡宁,他们虽然成名多年,在我们的印象中是老将,但年龄并不大。中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直就很短,当我们看到龚智超年仅23岁就退役,27岁复出还能拿冠军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这些高水平的老面孔。2008奥运会比的是实力,更比的是心理,在十运会的各项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关键时刻能够撑得住门面的还是这些老将。虽然像跳水的袁培琳、游泳的杨洁俏、体操的吕博这样有天才的年轻队员也很多,但他们依然存在发挥不稳定的通病,十运会发挥水平并不意味奥运能正常发挥,而这些老面孔们经历了各种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的磨炼,到了北京奥运,正是倚重他们的时候,如果放弃他们是很可惜的。所以,就像体操中心的主任高健、游泳老教练陈运鹏说的那样,2008不是练兵场,到时候还得靠十运风光的这些老将领军。

  新人点缀也美丽

  如果对这次十运会中能对2008贡献的新人进行海选,可以罗列出一大堆,但真正能够在三年后挑起大梁的,也只是少数,他们真正挑起大梁的时候,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而不是三年后的北京。

  尽管新人没有大面积的丰收,但在我国的优势项目中,我们还是欣喜的看到了不少好苗子。体操的吕博拿到了全能冠军,他是下一个杨威;跳水的袁培琳心理稳定,战胜了多名奥运冠军,下一个高敏呼之欲出;羽毛球的蒋皎燕,一路过关斩将拿到女单金牌,上升空间不可限量;游泳池中的蔡力、杨洁俏、邓碧莹等等,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奖牌,更是中国游泳对他们的希望;还有女柔的闫思睿、女举的李萍以及射击场多名前所未闻的少年神枪手,像男子多向

飞碟冠军于小凯、男子50米步枪卧射冠军曹逸飞,他们才17岁,女子步枪50米冠军熊美丽也不过19岁,他们都是中国体育未来的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对于2008来说,肯定也有他们的份,但他们更多的只是点缀,毕竟他们的明天不只是2008。

  首席记者王印毅 撰写网络编辑:孔祥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7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