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运看奥运--各界人士谈2008北京奥运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19:30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京10月23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杨明、肖春飞、郭奔胜 承载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练兵任务的十运会23日闭幕了,还有三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奥运会能从十运会借鉴什么?北京奥运会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带着这些大众关心的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有代表性的各界人士。
问题一:本届全运会对北京奥运会有什么启示和借鉴? 大众视角: 张佩玉(南京市民):十运会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场馆建设,都不是简单的形象工程,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北京奥运会,其实是全中国人的事。我希望北京奥运会别铺张浪费。十运会定位在“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让老百姓很感动。我觉得,只要心里装着天下的老百姓,真正以人为本,北京奥运会就能办成功,也一定会让世界满意。 李玉成(河南农民工):我在电视里看过几次十运会比赛,没钱买票到现场看比赛。看到那些漂亮的体育场馆心里很羡慕,真想进去看一看。现场看体育比赛,这还属于城里人的消遣,我没时间也没钱。我们家乡不要说体育馆了,就连像样的学校都难找到。城里人为减肥苦恼,我们为吃饭发愁。但我也有梦想。我的梦想之一就是在2008年去趟北京,亲眼看看奥运会。我希望北京奥运会成功,更希望到2008年,我们家乡的学校能新一些,孩子们的操场能好一些,我们民工的生活能富裕些。 官员视角: 殷宝林(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十运会是奥运会的一次练兵,北京奥运会要提前下功夫,例如把所有“地利”项目研究透,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做好对中国运动队的服务工作,比如场地建设征求运动队意见,场地使用无条件满足运动队需要。十运会上的文明观众拉拉队很好,但搞得不好帮倒忙。举省一致办十运,成效显著,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该把举国体制发挥到极致。 外国记者视角: 梅罗(世界体育记者协会主席):我采访了十运会,这个赛事很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北京奥运会时能得到改进。大的方面没问题,主要是细节。人们对细节最关注。比如这次田径比赛,我进不了混合区采访,听说就发20张采访证。混合区空间很大,为什么要人为限制?还有,全运会虽然是中国的运动会,但是,由于奥运会要在北京开,所以,它已经变成世界体育的一部分。十运会仅提供中文的成绩公告,没有英文,这使外国记者工作很不方便。但是,这个问题经过沟通,很快得到了解决。 问题二:你认为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大众视角: 顾大松(东南大学法学院教师):全运会与奥运会虽然不能相提并论,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对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观念的集中展示。全运会上暴露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还有三年时间,我们不能把全运会上的不足再带到奥运赛场上。作为向世界展示的一个窗口,奥运会上,除竞技金牌外,组织水平、国民素质、先进理念这三大“金牌”我们必须得到,否则就不算真正的成功。 叶南客(南京市社科院院长):“人文奥运”需要更多的突破,要有更广泛的人文视角。我们不仅要注意有多少新人可以在赛场上夺金,也要考虑群众体育有多少受益面。奥运会不仅要给承办城市留下大量的奥运遗产,还要让更多的城乡群众在体育大发展中得到实惠。我们不仅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还要大力提倡节俭办奥运。多一些节俭、平和,少一些功利、应景,让全国人民满意,这是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主要标志。 官员视角: 陈立基(广西体育局副局长):1、从东道主来说,体育竞赛方面是否有好的表现,包括好的成绩与好的风貌;2、奥运会组织工作圆满,让各个参赛国家和地区满意;3、奥运会期间不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4、有一个成功的开、闭幕式;5、观众与市民体现出东道主的良好形象:热情好客、大度宽容、文明礼貌。中国的文明观众要有宽广胸怀,不光是为中国选手加油,对一切优秀的选手都要加油鼓励;6、奥运会能够给中国整个体育发展留下一笔财富、一种观念,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好的影响;7、消耗社会资源较低、成本较低的一届奥运会。 外国记者视角: 曼诺切尔(伊朗记者、世界体育记者协会副主席):第一是设施、第二是组织、第三是热情。 拉夫·尼尔森(欧洲体育记者协会主席):第一是交通,必须保证选手和观众能顺畅地往返。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最大不足就是交通。从外地临时借调的司机甚至不熟悉路。另外,还有组织,以及语言翻译等。 问题三:你认为办北京奥运会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大众视角: 王强(南京出租司机):举办奥运会和举办全运会差不多,都能使东道主城市变美,老百姓受益,但代价也很大。投了很多钱,占了很多土地,这个成本要算一算,不能大家乐一乐就过去了。现在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三年时间,听说北京的奥运场馆都在建了,设计得也很好。我们就是希望能多节俭一些。毕竟我们的家底还很薄,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实用就行了。 张鸿雁(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硬件要上,软件不能丢。利用这个奥运周期,多抓人的建设,特别是社会诚信、道德素质、社会动员、运行能力方面的建设。我们要力戒体育“金牌”的娱乐化、功利化、金钱化,让真正的体育精神得以很好地传承。体育要树人,千万不能毁人。体育要大众化,不能‘贵族化’。希望这些认识能在奥运周期内不断得到深化。 官员视角: 陈立基:第一、抓紧国家队组建、管理,国家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工作要尽快启动,高度重视运动队综合素质提高,中国队代表国家形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加强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各方面管理人员的水平,制订好各方面的工作预案,提前进行演练。第三、要认真研究举办奥运会后给我们留下一笔什么财富。通过举办奥运会,汲取奥运会管理、市场运作方面的成功经验,推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推进全运会的发展。同时,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奥运会的精神财富、奥运会的价值道德伦理,包括公平竞争、团结、谅解、和谐的精神在中国发扬光大,留下高尚的体育文化、体育道德,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外国记者视角: 梅罗:我相信北京奥运会会很成功,因为,中国人民对奥运会有感情,中国已经融入世界。我还是强调细节,外国记者会比较挑剔,但也会很客观。我相信只要注意沟通,什么事都能解决,我不太为北京奥运会担心。但是,奥运设施赛后必须要被大众利用,尤其是年轻人。这样,不同时代的人就都可以分享奥运遗产,通过体育活动加强健康。 尼尔森:语言翻译很重要,翻译不仅要精通英语,还要精通体育词汇,要能准确翻译出选手们讲的专有名词和术语,这点容易被忽略,但非常重要。 曼诺切尔:语言非常重要。我发现如果外国人集体到北京没有问题,但如果是记者一个人,他就会遇到许多困难。许多路牌和标志没有英文,出租司机和商店售货员的英语尤其需要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