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随笔:体育之道也要平常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17:29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京10月23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先贤有云:平常心是道。又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那么,体育之道,也应该是平常心之道。 古人所说的平常心,应该不仅仅是现代人一般认为的不重成败,它更体现出的是一
十运会上出现了一些丑闻,如长跑选手孙英杰药检呈阳性、柔道选手孙福明假摔、自行车赛场发生挤倒事件……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在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背后的决策者眼中,只有成绩、奖牌甚至奖金。因为太看重了这些,他们失去了平常心,有的甚至铤而走险。 说平常心,绝非否定追求和进取。追求金牌没有错,但是不可以用扭曲的手段。更快、更高、更强,要以完全放下外界牵绊的心,在不断征服自己的基础上来争取。 实际上,那些高超的里程碑式的成绩,正是在真正的平常心状态下获得的。 在电视镜头上,看到即将比赛时的刘翔,眼睛时而微闭但眼神无比专一。播音员介绍出场名单的时候,他对全场观众只是简单的致意。相信此时的刘翔,脑子里没有金牌,内心脱离了外界的干扰,已与跨栏融为一体。物我合一的时候,就回归了单纯的平常心。 平常心的伟大创造力,绝不仅仅在体育上。爱因斯坦说,他的创造的背后,是因为有一颗单纯如孩子般的探求未知的心。居里夫人淡泊任何名利,奖牌甚至送给孩子做玩具。 有人问杨利伟上天那一刻是否紧张,他回答没有时间紧张。紧张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他心中只有眼下该操作的程序。这个时候的杨利伟,拥有的是甚至超脱个人安危——更不必说成败——的平常心。 十运会上,也看到一些平常心者的例子,上海男足教练可可维奇应该算一个。记者问他对比赛的态度。他说:我们用享受的心情参加比赛。在决赛输给山东之后,他仍然平静地微笑着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与山东主教练殷铁生拥抱,向山东队祝贺。有平常心的人,让人感到可爱和亲切。 在公众媒体的追捧和奖金荣誉的刺激下,体育比赛的奖牌的确有些诱人,容易让人乱方寸。让体育再多回归一点自然和单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