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十运会黑马少不等于新人少 发掘新人不只靠全运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05:02 中国青年报

  十运会是中国运动员备战北京奥运会的练兵场,但在这个练兵场上大放光彩的仍然是一些早已被人们熟知的运动员。本届全运会的赛场上,绝少出现由新人担当主角的冷门,即使是有一些新人、新名字因为十运会而受人关注,但细看后才发现,这些运动员也早已在国家队的大名单上。

  发掘新人不只靠全运会

  国家体育总局专门为十运会设立了新人调研处,各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也设立了新人调研组,但真正通过十运会而发现的新人却极少。

  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河北的庞盼盼、江苏的吕博、四川的冯喆等,都是在这次全运会上受到关注的队员。不过,他们

十运会前都已经是国家队的队员了。”

  高健说,不可能指望新人在全运会上突然冒尖,我们发掘新人、新苗子其实是一个长期在地方队监控的过程。“但全运会确实给一些有潜质的运动员提供了崭露头角的平台,因为像这样的大赛往往能检验出一个运动员的全面能力。”高健强调。

  高健所说的几名队员在全运会上均有出色表现,因此,今后他们在国家队肯定将更受重视。高健说,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实际上就体现出了全运会的练兵意义。

  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和高健类似的看法:“发现新人、新苗子要通过多次比赛进行观察,仅仅指望全运会是很难做到的。”

  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战,排管中心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就开始进行新老交替的调整。徐利说,本次全运会,对这些国家队新人来说,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

  黑马少了是一个正常现象

  往届全运会通常都是老将与黑马大比拼的舞台,特别是在田径、游泳等项目上,常常有成绩惊人的黑马涌现。但本届全运会上,类似的黑马却少而又少。

  田径场上,最受人关注的人物仅局限在刘翔、邢慧娜等明星身上,被寄予在北京奥运会上夺牌厚望的重点选手也没有随着十运会的举行而有所改变。田管中心国家队管理部负责人余维立表示,国家队基本上没有从十运会上发现什么新人。

  在游泳比赛中,罗雪娟、齐晖、吴鹏、蔡力、陈祚等国家队队员风光无限,虽然他们中不少队员的年龄尚在20岁以下,但几乎没有来自地方队的同龄人能在十运会的泳池里盖过他们的风头。有代表团官员说:“全运会的兴奋剂检测越来越严格,以前全运会黑马辈出的现象,在十运会上渐趋绝迹,但这并非是全运会给新人提供的舞台变小了,只是不正常的黑马消失了而已。其实,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局面。”

  另外,像体操、排球等项目,发掘新人的工作早在雅典奥运会后就已经展开,在全运会前的一系列国内、国际比赛中,具有潜力的年轻队员都已经逐渐崭露头角。

  新人的展示空间依然有限

  但也有人提出,全运会上留给新人的空间仍然太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人的出现。自剑中心副主任许海峰就表示:“像全运会这种大型比赛完全可以为新人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只要给新人的机会足够多,就一定会有未发现的苗子涌现出来。”

  在全运会开幕式前几天结束的跳水比赛上,刘贺瑞、蒋李双等地方队小将与国家队选手抢夺金牌,爆出了不小的冷门,并立刻受人关注起来。这一方面与部分国家队队员发挥失常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却也反映出,全运会对许多地方队的年轻运动员来说,确实是难得的机会。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下届全运会东道主山东省,早已提前数天完成了本届全运会的夺金任务,但山东代表团在好几个重点项目上失手,夺金任务实际上是依靠一些小将在比赛中意外获得的金牌而完成的,比如女子小轮车选手岳丛,男子

飞碟多向射击选手于小凯,女子200米蝶泳选手黄晓彤等。山东代表团一位官员透露,这里面的一些小将实际上是为下届全运会准备的后备人才,只是没有想到他们在十运会上就已经能够担起大任。

  但放眼全国,像山东这样将多数参赛机会留给小将的代表团并不多。

  许海峰说,地方上为了完成在全运会上夺取金牌、奖牌的任务,大都会起用老队员,虽然更容易完成夺金任务,但却占用了年轻队员的参赛机会。而相比之下,这些年轻队员才更需要全运会这样的大赛锻炼机会。这是造成新人出现不多的另一个原因。

  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08备战小组副主任李大政也肩负着在这次全运会上进行新人调研的工作,目前由各运动中心进行的新人调研汇报仍在撰写中。李大政表示,全运会最重要的是运动员参与比赛的过程,而非最终名次归属,因为练兵的意义是通过比赛过程才能实现的。

  本报南京10月22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慈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6,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