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华网:中国男排难见新人换旧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13:02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10月22日体育专电 述评:中国男排难见新人换旧人

  新华社记者高鹏、徐征、黎昌政

  十运会男排12支队伍经过11天的争夺,于21日决出名次。以半支国家队阵容出战的上海队最终战胜各路英豪,在连续两年夺得全国男排联赛冠军后,再夺全运会男排桂冠。

  上海队的三大主力沈琼、汤淼、崔晓栋今年都不到25岁,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国内排坛都将是上海队的天下。然而,全运会比赛暴露出我国男排整体人才结构显露“断层”、后备力量薄弱。这给中国男排界敲响了警钟。

  晋级

十运会四强的球队是江苏、山东、解放军和上海。除山东队外,其他三队均是2004-2005赛季全国男排联赛的四强,可见在联赛中形成的排坛格局并没有被打破。

  此外,除了

福建、北京、湖北、河北四队实力较弱外,八强队伍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在全运会这样的赛会制比赛中,实力并不一定是决定因素,心态往往重于技术,胜负更加难以预料。山东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在根本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淘汰了小组赛中五战五胜的浙江队就是例证。

  然而,山东队的成绩主要是靠老将安家杰打拼出来的。在山东队同上海队的半决赛中,山东队几乎成了安家杰的个人表演,这位33岁的老将贡献了全队得分总数的近一半。

  九运会的男排比赛中,依靠老将打天下的球队比比皆是。时隔四年,十运会的赛场上依然难见“新人换旧人”。后继无人正困扰着我国男子排球运动的发展。

  十运会男排八强队伍中,除了上海队和辽宁队由中生代球员担纲外,其它球队大都以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队员为核心。在全运会这样的大赛中,年轻队员对比赛的控制能力明显不如卢卫中、安家杰等这批老队员。进入淘汰赛阶段,这种差距愈发明显。

  各地男排为了应对全运会的压力,纷纷将训练周期纳入全运会轨道,并且想方设法让一些老运动员挑起大梁。这本无可厚非,但这种做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过多地看重全运会比赛的胜负得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对新秀的大胆培养。

  其实在十运会的男排赛场上,各队并不乏身体条件好的年轻队员,但他们的个人能力却不敢让人恭维。好材料没得到雕琢,实在可惜。这反映了很多队在训练内容和手段上较为单调,没有好的办法。十运会也给我们的基层队提出了要求,因为中国排球的根本还是在基层。

  对于各省队来说,十运会后围绕着全运会又将开始新的训练周期。而对于国字号球队来说,世锦赛、奥运会的任务需要他们一个个去完成。经过十运会的洗礼,国字号的教练员又在盘算着用兵之计,在新星难觅的球场上,这无疑是个难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80,000篇。


 

评论】【排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