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重就轻 中小级别新人辈出--中国男举奥运前景可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21:32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扬州十月二十日电 题:避重就轻 中国男举奥运前景可期 中新社记者 宋方灿 随着男子一百零五公斤以上级别比赛最后一举的完成,十运会男子举重比赛在扬州体育公园体育馆画上了一个句号。繁花散尽,清点本届比赛的八个级别的比赛,我们发现忧
中小级别新人辈出 小级别一直是中国比较强的项目。随着土耳其举重神童穆特鲁的淡出江湖,中国选手在五十六公斤级上又看到了称霸的曙光。在本届比赛中,该级别涌现出了几个不错的选手,如喻廷孝等,虽然该级别全运会比赛整体发挥失常,但相信假以时日,必然有所突破。 与之相比,六十二公斤则更是被认为是中国队立足于国际举坛的王牌级别。在这个级别上,大约有五六名选手的成绩可以达到三百二十公斤,而这个成绩对绝大多数外国选手而言,是不可企及的。这些选手组成的梦之队,被国家男队教练陈文斌称为北京奥运会夺金的希望所在。 此外,男子六十九公斤级的比赛也是中国的强项,在奥运会上张国政曾夺取了该级别的金牌。本届比赛张国政的名落孙山,也说明了中国在该级别上拥有着一批不错的新生力量,三年后坐镇主场,相信老将新兵们都会有好的答卷交上。 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分析认为,中国男举优势项目依旧是中小级别,“要在北京奥运会守住两金并且拼下更多金牌”。据分析,本次五十六公斤、六十二公斤、六十九公斤和七十七公斤级的冠军成绩都接近奥运会水平。 大级别成长的烦恼 男子举重大中级别,一直是让国人避讳的项目。在本届全运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仍然难以解决,虽然依然难以改变积弊日久的现状。 七十七公斤级李宏利的抓举已经逼近世界最高水平,但挺举还需努力;八十五公斤级一些新人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但是成功率还不高,不能发挥出训练水平;九十四公斤级以阮俊发等小将领军的新生代已经接班,并且能够打破全国纪录,可喜可贺。 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选手缺乏全面性,同时大级别的差距与世界顶尖水平差距依然很大,这都是中国大中级别今后发展所需要努力弥补的。 举重大腕葬礼频频 本届比赛多名男子举重大腕儿砸锅。其中,奥运会银牌得主、福建名将吴美锦仅仅获得第三名,乐茂盛在六十二公斤级别上连奖牌都没有拿到,奥运会冠军石智勇升级后仅仅夺取一枚银牌,而老将张国政则挺举三次未过而没有成绩。 他们失利的原因,分析认为是他们正处于后奥运时期的调整年,在尝试新的高度,因此遇到这些阴沟翻船是可以理解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一些老将年龄偏大,状态下滑,如张国政。如果为他们尽快物色好的接班人至关重要。对此,有关人士评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中国有新的优秀的举重选手涌现。 新人涌现值得期待 全运会的比赛定位一直十分尴尬,有人甚至怀疑其存在的必要性。不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视察举重赛场的时候,表示全运会很大程度上就是考察新人,让更多的人在比赛中涌现出来。可以说,全运会是新人的一个秀场,是他们开始成功之旅的起点。 在本届全运会的男子举重赛场,一些新人的表现让人耳目一新。如五十六公斤级的李争,在六十公斤级上闯出的二十二岁的丘乐,八十五公斤上的陆永、黄忠等,九十四公斤级的阮俊发等,虽然年轻,但在各自的项目上已经有着惊人的表现,因此其发展前景也值得期待。 马文广也把中国男子举重队的希望寄托在了年轻人身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前比赛从来没有涌现过这么多新手。现在人才是有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这些新人精雕细琢,到了二零零八年让他们不仅冲击我们的优势级别,还要向我们有希望夺金的级别发起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