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互相揭丑应该鼓励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2:48 新闻晨报 | |||||||||
晨报记者陆维皓 用并不纯良的动机,辽宁队却做了一件很有良知的事情。超龄对中国足球并不是一桩新闻,但辽宁却第一次以局内人的身份,公开承认了中国足球“青少年奇迹”背后的一地鸡毛。周海滨,20岁天才的童话,原来只是一个数学游戏的结果———从1984到1985。
不错,辽宁队自己也未必干净,否则留在家里不肯查骨龄的朱挺、赵旭日做何解释?辽宁告山东的背后,也确实有某种动机:金牌数落后,放走人才的“酸葡萄”心理。既然都不干净,那就息事宁人、皆大欢喜、甚至沆瀣一气吧,这是中国足球圈对待超龄的普遍逻辑。在这种纵容和共谋下,2000年,国少队被查出2/3球员超龄;2001年,全国青少年超级杯,进入前四的全是超龄球队;2002年,全国U-15青少年比赛上,查出1000多名超龄球员……这还只是公开资料,圈内流传着更多关于超龄的经典段子。比如,1981年龄段国奥队的某主力,一次与记者聊天时说:“我13岁那会儿看1990年世界杯”…… 对于超龄的纵容,还有许多足球人内心隐藏的“救命稻草”心理:在中国足球萎靡之际,超龄球员至少能带来世界青少年大赛胜利的泡沫,搪塞国人的指责,挽回国人对中国足球仅存的一点关注。多么荒谬的逻辑?多么危险的倾向?看一看近邻阿曼、卡塔尔吧,用虚报的年龄,他们曾经进入过世少赛、世青赛的四强;而他们的国家队,却至今连世界杯的门都摸不到。用“超龄”这颗摇头丸寻求刺激,中国足球只会死得更快。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刻,类似辽宁告山东的行为,必须受到鼓励而不是打击。互相揭发,直到牵出所有的超龄队员,直到开除所有的超龄队员。这样,我们的青少年“奇迹”也许会不复存在,但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有未来。正如当年有人劝鲁迅:一间铁屋子,没有窗户而万难破毁,许多熟睡的人在里面;如果让他们在昏睡中闷死,就不会感到死亡的悲哀。然而鲁迅却说:“几个人既然能起来,你就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拍案而起,中国足球也许会死得很痛苦。但只有拍案而起,中国足球才有可能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