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晚报:是流失 更是贡献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5:14 辽沈晚报 | |||||||||
9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十强县”最新排名:广东占据两席,浙江占据两席,江苏昆山则排名榜首,此外江苏的江阴、张家港等还占据了另外五个名额。 从这个数据看,九运会、十运会辽宁的体育人才流向广东、江苏并不是偶然现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当今中国体育界发挥着不可颠覆的作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辽宁,一直扛着体育强省这个勋章,的确不容易。
我们称之为“人才流失”,只是相对而言。在兄弟省市来看,那该叫“人才流动”。南方经济发达省市有明显的财力优势,有在体育产业投资的意愿。而辽宁有优秀的运动员苗子,有好的教练队伍,却苦于经费短缺。打个比方,自行车和皮划艇是辽宁体育的强项,但一辆自行车就上万美元,皮划艇更是价格昂贵。而且必须在训练比赛中保证最先进的设备,否则就无法和对手相抗衡。这是我们的尴尬之处。 从经济学角度讲,这必然要求运动员教练员资源和先进的设备、良好的训练比赛环境相结合,从大的意义上说,联合培养、协议计分是市场经济下体育资源的重组。所以辽宁体育人才的流出是必然的,我们无法责怪某个人,或者某个集体。 把眼光放远一点。人才的流动缩小了各地竞技体育水平的差距,达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中国体育整体的提高。在直接输送运动员教练员的同时,这是辽宁体育为中国体育所做的间接推动。雅典奥运会,辽宁有40名运动员和6位教练员代表中国出征,除此之外,还有29个辽宁人是代表其他省市出战的。辽宁人遍布全国各地的赛场,更说明辽宁是中国体育的中流砥柱。 而从需求拉动学说讲,辽宁体育人才的外流拉动了人才培养机制。尽管辽宁的尖子队员不断被挖走,但基层却不断涌现出极具潜力的后备军。 此外,辽宁体育还不断在女子摔跤、拳击、艺术体操等项目上培育出新的夺金点。我们不得不佩服辽宁体育的深厚底蕴,更不得不叹服地向辽宁的体育工作者竖起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