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牌会一盘无人动筷的菜 CBA制度僵化该换个玩法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2:00 三秦都市报 | |||||||||
2005年CBA“摘牌大会”上的“成交量”达到了9人,看上去似乎比前年的6人和去年的8人都有所提高,但从近几年上榜球员的能力和名气来看,其“质量”却有所下降;再从今年出现的“自己摘自己”的“新现象”来看,2005年CBA摘牌会仍然是一盘鲜有人动筷的“菜”。 现状:榜上成色不足
按照篮管中心的规定,每个俱乐部在注册运动员中保留10名,作为本队的非交流球员,而剩余球员必须挂牌;如上榜球员未被其他俱乐部摘牌,就仍留在本队。但仅从这个“上榜”名单看,显然已经让各俱乐部产生不了多大兴趣。 15家甲A俱乐部共有82人上榜,其中绝大部分球员都是1985年以后出生的,有些球员甚至连名字都未见过,换句话说,这些队员都是球队用不着的年轻人;整个榜单中最为著名的是曾入选过CBA全明星赛的李爱军和王胜,不过李爱军在全运会预赛阶段伤了脚踝肌腱,如果他还能正常打球,急缺后卫的吉林队绝对不会放弃球队的“闪电虎”;新疆队的王胜也早过了运动生涯顶峰期。上榜球员可谓老的老小的小,立即能派上用场的基本没有。 现场一:大户无人出手 而这样的一个“上榜”名单也自然无法让摘牌现场呈现火热场面。据记者了解,除过今年的升班马东莞新世纪、去年的升班马河南、云南、福建三队以及弱旅浙江万马本着“有总比没有好”的心态而有所动作之外,其他俱乐部皆作壁上观。因为按照规定,各俱乐部只拥有被摘球员1年的使用权,还得支付转会费。再加上培养年轻人不易,各俱乐部当然没有必要为别队培养“新力量”。更有甚者,江苏南钢、八一火箭以及辽宁盼盼三支球队则根本没有派代表参加摘牌会,而这无疑也是一种态度。 现场二:自己摘回自己人 而由于有了中国篮协关于今年摘牌大会“每个俱乐部在注册运动员中保留10名,作为本队的非交流球员,而剩余球员必须挂牌”的新规定,也使今年的摘牌大会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状”:自己动手摘回自己挂上榜的球员。这样的结果,各俱乐部其实都早有预料且心照不宣,因为每个俱乐部差不多都是抱着“别摘我的,我也不摘你的”的心态来的。既然找不到好的,还不如用自己人——就如陕西东盛盖天力俱乐部悉数摘回了自己挂出去的5名球员一样,为了走完这个形式,许多俱乐部都在很无奈的情况下,摘回了自己的球员。 该换个玩法了 通过倒摘牌来平衡球队实力的做法似乎从开始就遇到了困难——CBA首个“状元秀”薛玉洋在2002-2003赛季打出了个人最好的数据统计,但香港队常规赛仅胜一场,最终降级解散。此后连续两届倒摘牌会分别“成交”了6人和8人,而时至今日,CBA的摘牌大会不但依旧冷清,更出现了自己先摘自己人的怪现象,看起来,有关摘牌,CBA真的该换个玩法了。 其实,CBA内援的挂牌转会市场四年来一直就是死水一潭——不是俱乐部宁肯让队员坐板凳也不放上榜,就是上榜球员质量不佳,让各队无从选择,平衡实力也无从谈起,所谓“交流”也就成了空谈。本赛季虽然中国篮协做出了一些硬性规定,使上榜人数有所增加,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俱乐部把自己挂上榜的球员再摘回来——看似挺热闹,实质上成了一出闹剧。 毫无疑问,转会制度是值得提倡的,这也是职业篮球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就CBA的转会制度而言,摘牌制度虽然是借鉴NBA的转会模式,但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我们显然是学走了样,要想真的激活犹如一潭死水的CBA转会市场,篮管中心有关这方面的思路还有待拓宽,决策还有待改进。 刘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