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中学体育教学太枯燥乏味 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极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04:52 中国青年报

  长跑训练、短跑训练、广播操、篮球基本技术———正在上初二的林强同学向记者讲述新学期自己上过的8节体育课时,满脸不屑:“太没意思了。”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林强所在的北京市东城区某中学,目睹了他的一堂体育课。这节体育课除了整队、跑步等热身活动外,主要是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一套广播体操。尽管任课教师李老师不停地示范或给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显然,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课堂气氛沉闷。“跑步和广播操应该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体育课内容,但在北京的很多学校,仍然是体育课上最常见的教学内容。”有着近10年体育教学经验的李老师说。

  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极少

  回忆起自己此前的体育课经历,惟一令林强感到有兴趣的一堂课,是初一时的一次

乒乓球课。“那堂课上教乒乓球,老师教了握拍方式和一个发球动作,然后就让大家自己练。我和3个同学打双打,到下课时,我们都还没有分出胜负。”林强说得绘声绘色,并表示自己一直都希望老师能再上一堂乒乓球课,但一年下来,乒乓球的内容再也没有出现在体育课上。

  “学校条件有限,很多体育课内容我们无法开展。我们学校总共就只有20把乒乓球拍、8张球桌。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上乒乓球课只能让学生打双打或是分组教学,教学效率很低,对学生体质锻炼的要求难以保证。”李老师说。

  依照教学大纲,体育课要保证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其中反映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指标占绝大多数,如长跑、短跑、实心球、仰卧起坐等。李老师说,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运动量都比较低,为了让他们顺利通过体育考试,就必须在日常的体育课里大量使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

  像乒乓球课这样的课程,只能作为点缀,零星出现在体育课中。因为老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通过体育课考试。结果,学生对体育课的最深印象往往就是“没劲儿、太苦、太累”。

  体育课仍为体育考试存在

  记者又先后来到北京丰台区和海淀区的两所中学,海淀区某中学的陈老师正在让学生进行长跑训练,丰台区某中学的高老师则在教学生打篮球。

  “不跑不行啊,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届比一届差,每周的体育课就成了他们难得的锻炼机会。不强化一下身体素质,他们很难能通过中考的体育考试。”陈老师说。

  陈老师所在的是一所重点中学,虽然都还是初二,但学生们似乎都知道体育考试对自己以后升学的重要性,因此,跑步过程中每个人都很认真,队列也很整齐。

  但一圈以后,就有人开始掉队,两圈后,大部分女生就已经气喘吁吁,开始边走边跑。陈老师看着也是直摇头,“我当然想让体育课丰富多彩一些,但他们大部分人的身体素质都不行。我们学校倒是有条件能在课堂上开展排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但如果只顾着学生们上课的兴趣,以后的中考、会考体育课却过不了,到头来我怎么向学校、家长交代?!”

  陈老师说没有学生会喜欢跑步,但正在教学生篮球课的高老师也发现,“学生们一般都对球类的课程比较有兴趣,但如果有考试内容,课堂气氛就会马上不一样。”

  高老师教的这个初三的班级因为很快就要面临中考体育课的考试,因此正在学习篮球三步上篮。“三步上篮是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但除了少数男生外,班上40多个学生通常都要有两堂课以上的训练才能勉强掌握三步上篮,但仍有不少女生到最后还是连球都带不了,以至于出现对篮球课的抵触情绪。”

  学生体育技能培养无从体现

  由于教学内容和考试挂钩,高老师也承认,现在“学生上篮球课从满足自己的兴趣变成了满足考试的需要,从想学怎么打篮球变成了不学不行。”

  “其实,体育课本来就是一种教育手段而非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运动的基本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用。但现在,为了帮助学生通过体育考试而存在的体育课,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到有劲儿、有意思呢。”陈老师摇着头说。

  但实际上,这样的体育课因为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无味而真正变得效率低下。一个月前刚刚结束的暑期,北京的地方媒体曾报道过,数量众多的中小学生涌进健身场馆进行

减肥、健身锻炼。在北京市区几家比较大的健身馆,都遇到了学生客流爆满的情景。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林强同学就曾在暑假花了1000元参加了两个月的身体素质训练。林强的母亲向记者抱怨,“假如他在学校能有个喜欢的运动项目,我们当家长的又何必花钱让他去健身馆锻炼身体呢?!”

  本报北京9月26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慈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4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