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可以花小钱办大事 篮球场成了村里活动中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05:09 中国青年报 | |||||||||
全民健身的口号在大城市中已流行了多年。现在城市人的健身方式,早已由早期的跑步、打球扩展到瑜伽、舍宾、跆拳道等既包含时尚元素又有个性特点的运动了,人们也乐于为健身付出时间和金钱。但是,当全民健身的春风似乎已吹遍全国的时候,农村却在这方面成了“荒岛”,健身场地的缺乏、体育资金的短缺成了发展农村体育的老大难。 9月7日至10日,笔者随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组成的视察小组走访了山西省20
人均体育投资10元的力量 山西省建设“大运体育走廊”的初衷很简单,在2001年计划建设贯穿山西省南北的经济大动脉“大运高速”的时候,占用了一些县市的土地,山西省政府和省体育局决定以在当地建体育设施的方式来弥补。这一想法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来自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国家拨款的800万元资金很快到位,加上当地自筹的1300万元,600多块惠及8市、31县市区、568个村和200多万农业人口的体育场地在两年内全部建成。 山西省体育局副局长李振生告诉笔者:“整个‘大运体育走廊’投入的2000多万元中,政府出资不足1/3,其余部分都是当地政府自筹的。”在农村人均拥有体育场地不足0.3平方米的山西,广大农民心中蕴藏的健身热情因建设“大运体育走廊”而被激发。 朔州市元营村是“大运体育走廊”项目的受益者,村子离新建的大运高速公路也就700米,但汽车进村却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走了10多分钟。这个尚未摆脱贫困的村子大约有2000多人,村民们有着很高的健身热情。“我们村前几年自筹5000多元修了个简易篮球场,”元营村小学的张老师告诉笔者,“去年省体育局出资重建篮球场,全村好多人都帮着干活,工人休息村民就自己值班,生怕羊、狗或者娃娃们跑到上面把球场弄坏了。”李老师告诉笔者,他们村打算自己再修一个,“一个根本不够,那么多人都在上边耍,娃娃们根本玩不上。”李老师指着他身后的20多个孩子说。 2000多万元投资平均到200多万农民身上,每个人还不到10元钱,但就是这人均10元钱的体育投资,不知将会在一个村、一个人身上产生多大的影响。 篮球场成了村子里的活动中心 “大运体育走廊”的篮球场建设很有当地特色,大部分球场边上都有一个巨大的戏台,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文体结合”。闻喜县东镇西街村的支部书记杨俊田告诉笔者:“这球场可真好,现在都成了我们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年轻人打球,老人打太极拳都来这里,健身器材得排队轮着用。逢年过节,村里的文艺队就在这里给大家表演,平时开村民大会也都在这里。” 西街村还专门成立了村篮球队,把以前那些爱打麻将、赌博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年轻人因参加体育锻炼而远离了赌场,用山西省体育局局长王春元的话说就是,“修建一个球场,减少十个赌场”。 谈起场地维护,各个村都有自己的高招。临汾市大张镇西张村是全国的体育运动先进村,他们不仅派专人管理健身器材和体育场,还在体育场的周围种上了很多花草树木。村子里负责管理场地的60多岁的张大爷说,干这活完全是自愿,“村里给不了几个钱,咱也不图钱,就是看政府给咱们修了这么好的球场,可不能不好好爱惜。” 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西街居委会还为看护场地的人专门盖了一间房子,“我们村管理场地是全职的。盖间房有个刮风下雨的就不怕了,住得远的村民来锻炼也好有个地方放东西。”该村的管理员说。 修好场地等设备让体育局为难 山西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赵晓空告诉笔者,以前很多村都不知道体育局是干什么的,很多人都认为体育局是个“管运动员的地方”。但是这次修了“大运体育走廊”后,没有一个村不说体育局好,都说体育局办实事。 “我们刚通知各村说给他们修场地的时候,村里根本就不信,说你们体育局是干什么的?干啥给我们修篮球场?后来直到把篮球架和健身器材运到村里他们才相信。”赵晓空说。但是,在笔者走访的这十几个村子里,村长们几乎都说自己村里又专门划出了几块场地,给球场安了灯,就等着体育局再给配上几套篮球架了。一个村长告诉笔者:“以前没修场地的村现在都争着要修,像我们这种已经有球场的估计只能要个篮球架了。所以我们今年一下修好了5个新球场,领导看了以后就不好意思不给我们了吧。”对此,李振生副局长也显得很无奈:“看见各村这么高的体育锻炼热情,我特别高兴,但咱们体育局的资金真的很有限,恐怕一时还满足不了他们的愿望。” 虽说“大运体育走廊”的修建对促进农民参加体育锻炼起了积极作用,但要想把农村体育组织得更好,让农民的体育锻炼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仅凭体育局的力量恐怕是很难办到的。 本报北京9月22日电 作者:实习生 王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