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闻晨报:全运之乱 罪魁祸首不是裁判是规则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02:43 新闻晨报

  哭的哭,闹的闹,追的追,打的打,辅以铺天盖地的“黑哨”这一背景声,十运会摔跤决赛场上真是异常热闹。摔跤决赛中的裁判队伍问题到底在哪里,对于如此混乱的场面,他们又究竟该负多少责任?

  就这一国内体坛目前的焦点话题,今天下午刚刚返回北京的国家重竞技管理中心副主任宋兆年,在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这样说道:“这应该算是十运会第一个计分打
点项目的决赛,而且比赛场次众多,竞争尤为激烈,不出问题反而是不正常的。”

  新规则所有人都不熟

  

十运会的摔跤决赛,使用的是今年5月份刚刚大幅修改过的新规则,这被认为是导致决赛场上争议频繁的导火索。

  据宋兆年介绍,今年1月国际摔联对规则进行了大幅修改,从备战2008年奥运会出发,2月下旬开始的十运会预赛便采用新规则。刚刚适应不久,在5月底的亚锦赛上,国际摔联对规则特别是古典式摔跤的规则又进行了大幅修改。“简单的说,原本一局比赛的两分钟里,全部是站立摔,修改之后变成一分钟站立摔,一分钟跪撑摔。虽然我们在到决赛之前,也组织了不少裁判、技术代表和教练员等代表对新规则进行学习,但毕竟适应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他说。

  另一方面,十运会的摔跤比赛与九运会时相比,也进行了改革,即预赛从一次变成了两次。如此一来,最终进入决赛的选手水平较为相当,偶然性也就比以往更小,竞争更为激烈。

  加上采用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新规则,且申诉也不用像九运会时那样必须交纳一定的申诉费,导致争议不断出现。

  裁判们太缺乏自信

  除了新规则“捣乱”,宋兆年认为,在承受巨大压力下,裁判自身的不自信,也是导致赛场上火爆场面频繁出现的因素之一。

  他举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因为其自身特性,计分打点项目历来有较多的人为因素。国家体育总局所认定的计分打点项目共15大项和133个小项,重竞技中心就占了4大项、53小项。其中,摔跤就占了18枚金牌,所以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十运会较早进行的决赛,同时也是第一个进行的计分打点项目决赛,各参赛单位都想借此来赢得开门红,大多数人带着‘只能赢不能输’的想法比赛,外界的关注度也特别的高,摔跤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宋兆年特别提到了开赛首日的闹剧。他说:“坦白的说,巨大的压力之下,绝大部分裁判也都怕出问题,怕惹火上身,反而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负责任。就像8月25日那天,一方申诉就复议,另一方一看,不行,我也要申诉!一场比赛之中出现四次复议,裁判谁也拿不定主意,你看我,我看你,就连当时在场的某些负责官员也不敢承担责任,这才导致了后来的极度混乱。”最要命的是,古典式摔跤又是摔跤决赛的第一个出场项目。虽然25日当晚就裁判工作开了整整三个小时的会,重新强调责任问题,但发生在古典式摔跤决赛场上的诸多闹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事态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不行贿哪来的受贿

  “俗话说的好,不行贿哪来的受贿?”宋兆年说道,“当大家把目光都盯在裁判身上时,我觉得,除了因裁判自身的水平问题外,也不能忽视这么一点,那就是某些运动队采取了一些不正常的手段,企图干扰裁判,令其出现了有可能判罚失常的现象。”

  但是,宋兆年一再强调,此次十运会摔跤比赛的41名裁判,是经过中心方面精心挑选的,而且分别来自32个不同的省市单位。

  “预赛阶段时,我们就对三名受贿的裁判处以终身禁赛的处罚。同时,总局方面也对这次十运会的赛风、赛纪问题十分重视,甚至和各中心领导直接挂钩。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还有谁敢胡作非为?”

  他说:“再说了,我们事前采取了许多制约的措施,包括临时抽签决定当场执法的人选,包括3名场上裁判和4名场下裁判共同判罚,以及现场录像可供复议等等,不是一个人就能左右比赛结果的。”

  宋兆年认为,不能因为一些场上争议,就全盘否定了裁判工作。“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对于这次摔跤比赛的裁判工作,总局的评价是,和往届全运会相比,‘根本性的好转,明显的进步。’”作者:晨报记者陈敏(北京9月6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全运会相关网页共约765,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