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度过“多事之秋”:两类人不适合“贴秋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1:20 中国体育报 | |||||||||
秋天,秋高气爽,五谷飘香,气候宜人,气温由热转凉,体能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秋天,果实成熟,鱼虾肥硕,人们选择食物的范围扩大了,人们在度过了炎夏的煎熬之后,终于得到了凉爽的轻松,随即用大吃大喝的方式为自己“补充”营养,而忽略了膳食调配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三夏”带来的“恐惧”似乎更多一些,可是“三秋”的时光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平安无事。
招惹是非的“三秋” 先说早秋,早秋仍然以热、湿为主。这个时节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营养专家提示早秋要注意饮食的变化,宜减辛增酸,也就是说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增强肝脏的“运动”能力。由于出汗,汗液中还会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因此,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每天服复合维生素B1-2片和维生素C50毫克。 再说中秋,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中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尤其老人和小孩,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咳嗽。除了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甚至会出现肠胃功能失调如腹泻、便秘等症状,此时应注意少吃油大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到了晚秋,天气以凉、寒为主。专家指出,秋冬季节之交(约11月份)为心肌梗塞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同时还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秋膘”应该怎么“贴” 到了秋天,老百姓很讲究“贴秋膘”,说白了就是用肉类补养身体。肉制品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差的人来说不堪重负,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发病的诱因。专家提醒,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健康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另外,还有人觉得秋季可以多吃些补药,认为这种做法“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比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有两类人不宜“贴秋膘”。第一类是平时就经常吃肉、体质强壮的人;第二类是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风等疾病的患者。如果这两类人连续吃大鱼大肉,那么就很容易患肥胖、高血脂等疾病,而且平常人吃肉每天也不能超过5两。 当心,别“贴”出一身肥肉 “秋季贴肥膘”,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营养专家说,夏季使人体基础代谢和能量消耗明显高于秋季,出汗较多,矿物质等营养素随之丢失也多,出汗量增加后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下降,营养吸收大打折扣。由于这些原因造成夏季人们不太容易发胖。随着秋意渐浓,气温回落,天气环境适宜,人体食欲、消化和吸收能力逐渐回复,在夏季颇受青睐的清淡饮食方式就不足以满足口感、食欲等身体需要,一些肥腻的食物又回到餐桌上来,此时发胖,不足为怪。因此,秋季更需做到饮食均衡全面、荤素搭配合理、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为了保证秋季体重正常,应少吃甜点、辛辣、油腻和油炸食品,可多吃些苦瓜、黄瓜、草莓、芒果、猕猴桃等蔬果,这样有利于润肠通便。如果已经吃了一顿热量较高或脂肪含量丰富的饭菜,可以同时选择一两种低糖分的蔬菜、水果进行平衡,譬如空心菜、菠菜、豆腐、西红柿、胡萝卜等。同时,还要提醒肥胖者不吃剩菜剩饭,更不能贪吃肥肉。秋季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如果不是糖尿病患者,每人一天至少吃三个水果。专家指出,食物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人们在秋天除了吃偏酸性的肉类之外,更应多吃碱性的水果,起到滋润、润燥的作用。同时吃水果也要根据气候、月份选择,一般八九月份要以清热、滋润为主,后期以祛凉、润燥为主。 作者:郭博文 (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