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考验神经的“黑白之旅” 围棋冲段年龄限制了什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1:20 中国体育报

  日渐升温的“少儿围棋热”,在日前西安举行的第八届“育苗杯”全国少儿围棋赛上有所展现:尽管少了广东等几个围棋大省的参与,这项由民间组织发起的比赛,还是吸引了来自18个省区近500名少儿棋手,而且这些年龄5到12岁之间的孩子,水平在业余四、五段的还真的不少。

  抛下工作、远道而来与孩子同赴赛事的家长们,许多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
孩子多经历比赛考验,尽快提高棋艺,冲击职业初段。

  但谈到冲段前景,家长们普遍心情矛盾:既满怀希望,又忧心忡忡。因为近年来职业定段赛所实行的年龄限制政策,让他们必须在孩子的学棋和正常学业之间做出抉择。

  缘何“少儿围棋热”

  近年来一直专心致力于少儿围棋教育的汪见虹九段认为,围棋简单易学又玄妙精深,具有开发智力的独特效果。学会下围棋可以使孩子在浓厚的兴趣当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围棋强调各子之间的配合、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协调,对弈中所追求的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对于处在发育敏感期的孩子而言,对于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汪见虹说,他带的几个孩子半天就读半天学棋,功课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

  一位棋界人士表示,除了家长们对围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认可之外,“还有两条现实原因”:一是围棋职业初段以上,可以在高考中加分,甚至直接招收成为大学体育特长生;二是职业收入可观,排名前30名左右的棋手,年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

  据保守估算,全国目前正在接受围棋普及的少儿人数至少在200万以上。

  然而,如果以当专业棋手为目标,则要花费至少6到8年时间来进行专门训练。当一个孩子在学棋过程中逐步开始表现出过人天赋的时候,真正考验家长神经的时刻也就到了。因为,一旦作出冲击职业段位的选择以后,再想通过半读半棋的方式来快速提高棋力,几乎是不现实的。首先,能否定段是通过竞赛的胜率来决定的,如果比别人多拿出一半的时间来读书,即使天赋再好,也无异于龟兔赛跑;其次,如果选择冲段就必须走出家门,拜名师、访高门,也就没有条件把学校带在身边。如此艰辛的攻棋旅程,再加上数十万元的学资,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家长和孩子,就像是一场赌博,而如果最终在年龄大限之前未能如愿,则对于他们,无疑将是一个积重难返的人生噩梦。

  考验神经的“黑白之旅”

  自1982年开始实行段位制以来,与团体赛、个人赛并称三大赛的

定段赛的竞争激烈程度有增无减。从1999年突破了300人参赛规模后,今年再创400余人新纪录,日呈火爆。而每年只能有18个男棋手、2个女棋手有机会成为其中的幸运儿,入围率不足5%。

  那些参与竞争却无缘入围的95%的小棋手,有着各自的不幸。曾经名噪一时,获得过美罗杯、杭州商业杯等多个业余顶级赛事冠军的李天罡,如今已经超龄,靠给人下指导棋谋生。尽管在全国比赛中曾经挫败过很多高段位的退役职业棋手,但他在定段赛上总是时运不济,连续多年未能如愿;西安的李旭,在五六岁时所表现出的围棋天赋,就被很多职业棋手看好,父母倾力支持,初中开始即休学全力学棋,然而平时棋力很强的李旭偏偏一到定段赛,就手发软,行棋保守退缩,连续5年在定段赛上竟是越打越差,今年几乎是以副班长的身份勉强从预赛进入本赛。眼见前景不妙,母亲抓紧暑假剩余的时间补课,准备让他上学了。

  多年从事围棋报道的三秦都市报记者刘钧对定段赛上的场面印象深刻。他说,孩子对局中不慎走出昏招,霎时间急得泪流满面,是很常见的景象。心理承受已到极限的家长听到孩子不慎将棋走输,会一个大耳光将孩子打倒在地,有的人已在定段赛中苦苦奋战了六七年而不得入门,家里折腾得一贫如洗。很多带孩子去打职业段位的家长,一听孩子考段失败,都快昏倒了,这种场面用“残酷”二字来形容毫不为过。“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气氛中,少年棋手们会真正理解类似‘尊重对手’这样的体育道德、‘宁静致远’这样的文化修养。”

  那些付出了很大代价却无法入围职业圈的小棋手们,退路在哪里?曾带着孩子同样有过“陪漂”经历的王根柱说,学习别的技能肯定是来不及了,运气好些的凭借自己的比赛能力成为大学特招生,差些的就只能靠带围棋学生、下指导棋了。

  “年龄限制”的是与非

  对于实行年龄限制,围棋界的解释是:从学棋规律而言,如果18岁之前还没有定段的话,就算在棋上的资质没有任何问题,也难有前途了。如今参加定段赛的大多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年龄再靠后的话几乎就是“老大难”了。这也是孩子们接受围棋正规教育的时间已越来越早的必然结果。而且,在如今定段名额每年确定为20个的情况下,如果参加定段赛的棋手们年龄大的越来越多,那么对众多棋力上升迅速、年龄偏小的孩子们来说,无疑又是一种不公平。

  针对于此的反驳观点是:日本的坂井秀至、韩国的刘昌赫均是过了20岁才由业余棋手晋升为职业段位,被作风一贯更加保守的日本棋院、定段限制一贯更为苛刻的韩国棋院所破格接纳的。进入职业棋圈后他们的大有作为,是不是说明了那种所谓的学棋规律有点一厢情愿,缺乏科学依据。

  职业棋手郭北雅的父亲郭显峰认为:一个幼儿的生理发育有快有慢,其思维能力的成熟同样有早有晚,实行年龄限制政策的最大恶果是导致了一大批高智商的围棋少年提前抛开了文化课学习,速成了围棋对弈能力,但其文化素养的低下,最终还会影响其对围棋境界的领悟能力。因为围棋毕竟是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朴素辩证法等多重元素的一项智力游戏。

  况且,少儿从5到6岁学棋开始就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竞争之中,在临近定段和参加定段的几年间,孩子柔弱的身体和不成熟的心理,要承受人生道路、人生幸福等严峻问题的重压,其压力强度似乎已远远超出了“培养”的范畴,那么这样的培养,实在是无利于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

  也有很多家长指出:当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如今早已放宽了年龄,不再是青少年的“专利”。而围棋运动作为一项社会公共资源,以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论断将一些有志于参与其中的人挡在门外,是不是也应算是一种“年龄歧视”呢?

  作者:别卫青

  (来源:中国体育报)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4,910,000篇。


 

评论】【围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