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为中能送来及时3分 殷铁生从容面对三个难关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06:28 半岛都市报 | |||||||||
“我只有一句话,感谢大家,非常感谢,由衷地感谢。”赛后的休息室里,从真诚的殷铁生嘴里说出来的这些话倒像市开玩笑,简单的一句话中,他居然一连说了三个“感谢”,意味深长。 其实,艰难战胜北京,中能的这场胜利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简单的进球,同样蕴涵了无数的意义:击碎了流言,锻炼了后防,找到了信心,渡过了难关,发现了武器……难
青京之战前,很少有人看好主场作战的中能。“中能这场比赛要送给北京三分,人家刚换了总经理,需要一场胜利冲喜。”这是外界的猜测。 的确,刚换了俱乐部老总的北京现代比以往更需要这场胜利。而且他们也有这个实力,毕竟在联赛历史上,他们只输给过青岛球队一次。而在不久前,他们更是在主场4:1打得中能体无完肤。到青岛后,现代队员一副“大爷”脾气:“除了这个中超最烂的场地,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获胜。”而上周刚输给了深圳的中能主帅殷铁生却格外低调:“能比4:1有进步就值得肯定。” 看上去,双方的确实力相差悬殊,就连北京的球迷也格外狂妄,赛前的看台上,一名身穿北京队服的年轻男子居然对众多青岛球迷竖起了中指。“摆脱,狂扁北京队!”岛城球迷有些愤怒,而在90分钟之后,中能将球迷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场上焦点临时后防经受考验 球迷在激情呐喊,殷铁生却没有心思理会这些,后防就像一块大石压在他的胸口:对深圳时连续犯错的后防线,这场又缺少了队长马永康,只能让叶荣顺顶替,这条崭新的后防线,能挡住现代如狼似虎的攻击吗? 队员们没有让他失望:由后腰改打中后卫的叶荣顺,没有表现出一丝慌乱,在现代惊涛骇浪般的攻击波中,站在禁区中路的他稳健得如同一块磐石,上半场的最后阶段,他甚至冲到门前,将对方一个必进之球飞身踢出。“他很冷静,头脑很清晰,防守卡位的时机把握得很好。”赛后,殷铁生对叶荣顺特别满意。 叶荣顺的两旁是两位老将马荃和刘俊威,他的身后则是新国门李帅,四人构成了中能的坚强后盾,尤其是在下半场中能进球之后,现代的冲吊战术不断袭击着中能的后防,“顶住!顶住!”在球迷的呐喊声中,这条新后防经受住了对手的重压,替补席上的马永康可以放心了。定位球出彩老殷造出新式武器 沈祥福或许是国内最了解曲波技术特点的教练,北京的三后卫也几乎从不前压,中能擅长的快速反击很难发挥出威力,“三叉戟”淹没在对手的汪洋大海中,他们靠什么进球? 靠定位球,中能队员给出了答案。上半场,他们就差点靠角球建功,可惜姜宁的头球顶在了横梁上。下半场开场不久,中能依靠一次经典的任意球配合破门成功,连续的三脚传球就撕开对手防线,北京队员只能成为看客。“这是阿根廷式的任意球配合。”替补席上的耿志强赛后感叹。 这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早有预谋。“我们赛前就重点演练了定位球的配合,今年的定位球直接破门太少,我们有意识地加强了配合,在比赛中起到了效果。”殷铁生赛后得意地说。“终于打出这个配合来了,要是曲波的第一脚射门进了,就更完美了。”一说到这个球,姜宁眉飞色舞。赛后口水在主场谁也不怕 在职业联赛的历史上,青岛足球有三大宿敌,除了大连和深圳两强之外,就剩下北京一家而且经常被北京大胜。“说来也怪,一打北京,咱们就有点发挥不出来,可能是风格相克的原因。”中能的一位主力曾这样对记者说起“恐京症”。 这场胜利或许可以让队员们忘却所谓“恐京症”:过程虽然惊心动魄,但中能这次将胜利坚持到了最后,尤其在对手的疯狂攻击面前还能拿下三分,对队员们建立信心更是弥足珍贵。“上场赢申花,这场赢北京,在主场咱们谁也不怕。”队员们赛后说出了心声。 对于这一点,殷铁生也着重强调:“队员比较年轻,信心非常重要,连续战胜申花和北京两强,对于他们的信心是个很大的提升。”同时,上轮失利深圳,本轮马上能翻身,队员们经受住了心理上的考验。“以咱们这个战术,只要打出拼劲来,不可能兵败如山倒。”门将李帅这样认为。展望未来接下来三道鬼门关 “难关?其实我们才刚刚上路。”有队员在赛后模仿广告语跟记者开玩笑。的确,客场先打深圳,然后主场对克星北京,接着是连续三个客场,对这一魔鬼赛程,殷铁生曾认为:“我们到了最困难的时候。” 好在中能在近五场比赛的唯一一个主场中取得了胜利,连败的阴影暂时不必去想。“这场拿下来,咱们还能缓一下,否则后面连续打客场太困难了。”陆峰赛后告诉记者。中能本赛季客场还未取胜过,甚至连平局也只有三场,“年轻队员到客场不易发挥出水平。”殷铁生也对这种“客场虫”现象颇为头痛,四川、中邦和国际,接下来的三个客场个个都像鬼门关。战胜了北京,只能说是过了一道难关,后面还有三座大山。于是,此时此刻,这场胜利才分外珍贵,带着一场胜利上路,三个客场才不会压力太大,其实,难关刚刚上路,他们的信心也才刚刚上路。 本报记者 崔恒亮 苗卫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