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华网:大学生篮球联赛在美中两国的差异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21:53 新华网

  新华网伊兹密尔(

土耳其)8月18日电 记者李铮、徐松

  中国和美国都有大学生篮球联赛。美国的NCAA好像不说什么“体教结合”,但大学生运动员不仅球打得好,读书也不错;而中国的CUBA和大超联赛说是要体教结合,但这只是一个憧憬,而不是现实。

  “这就是我们高校体育的真实水平,体教结合的路还很漫长。”在伊兹密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看到中国大学生男女篮球队接连以大比分失利后,很多人得出了这样无奈的结论。

  篮球是近些年来中国大学里搞得最红火的项目,无论是7年里火遍大江南北的CUBA,还是诞生一年就像模像样的大学生超级联赛,都似乎让人觉得,中国的学校体育有了领航的旗舰。但当由CUBA和大超联赛的精英们组成的中国大学生男女篮球队在伊兹密尔步履艰难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这艘“旗舰”前行的方向到底哪里出了偏差?

  “美国的NCAA大学体育联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摇篮。而中国培养体育人才的高校体育才刚刚上路。”作为将美国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嫁接到中国的实践者、中国大学生超级联赛推广人之一陆浩先生对NCAA有着多年的研究。他和一些体育界同行对中、美高校篮球的现状做了如下对比分析。

  (小标题)向下没有支撑,高校球队成了无本之木

  “美国大学球队的队员来自哪儿?来自基础更为牢固、规模更为庞大的高中联赛。而我们呢?绝大多数是没有念过高中甚至初中的退役或被淘汰的专业运动员。”陆浩说,由于多年形成的专业体工队体制,运动员从小时候选择篮球起就进入了另外一个圈子。少体校、青年队、专业队、国家队是他们走的路。从现状看,进入大学球队的队员在运动成绩上都一般,中学联赛输送不了球员让高校球队成了无本之木。而在美国,中学、大学是培养篮球人才的主渠道,不会有什么“少体校”来分流苗子,自然能吸引人才。

  带队参加大运会的中国大学生

男篮主教练、前国家队名将黄云龙在
清华大学
已经执教三年。他对此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绝大多数有机会进入专业队打CBA的球员是不会选择打大学队的,所以大学队员能力都一般,很多上难度和强度的训练,这些学生队员都接受不了。”

  在学习美国的“中学——高中——大学”体育体制的过程中,陆浩和他的同伴们选择了从上至下的道路。他说:“现在高中不能给大学输送队员,所以我们允许一些专业队员打大超联赛,这样做步子大一些。我们的想法是先把大学联赛的框架搭起来,让从小练篮球的孩子们看到始终一边学习、一边打球的希望。打球的孩子都从业余体校回到了学校,这样篮球的训练体制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欣喜的是,在基层已经有了这样普及中学篮球的先行者。李明是中国国家少年男篮的主教练,他在辽宁阜新市创办的篮球学校已经运行了三年。这所专门招收适龄初中生的篮球学校,文化课教学的师资力量也非常雄厚。李明说,运动员要从小提高文化素质,这是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必须遵循的规律。“我就教育这里的学生,只有读好书,才能打好球。由于这里出去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不错的前提下,球打得也非常好,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

  (小标题)向上没有延伸,大学联赛陷入死水一潭

  “我们的球员现在都在大学联赛中效力,她们从小就在各级学校联赛中打球。她们每天努力训练的梦想就是加入WNBA。”美国大学生女篮主教练卡哈琳娜这样对记者说。

  采访大运会时记者了解到,与女篮队员一样,美国男篮的小伙子们在大学里刻苦训练、比赛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在NBA的选秀中被相中,与他们的偶像并肩作战。而进入中国大学联赛的球员则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陆浩说,从目前进入大学联赛的球员分类看,一是退役的专业运动员,二是被青年队淘汰下来的二流球员,三是一直打“学生球”的体育特招生。他们的水平都很难进入CBA联赛,在大学里也没有任何上升的空间。所以说会打篮球是他们上大学的手段,在达到上大学的目的后,这些球员缺乏刻苦训练的动力,导致训练质量差,比赛水平不高。

  如果说大学联赛是美国球员走向职业球员的起点或跳板,他们每天都在拼命;那么到大学打球却是中国球员运动生涯的终点,在这里,篮球已不是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东西。

  (小标题)校内没有学习,运动员、学生两是两不是

  “这些学生运动员在大学四年里究竟能得到什么?他们是否能真正学到在社会立足的本领,还是虚度四年光阴,都很难说。”沈阳药科大学教授、随队来到伊兹密尔担任裁判工作的杨茂功直言不讳。

  高校办运动队能不能让年轻人成为学习、竞技俱佳的人才?体教结合能到什么程度?这是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学生、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陆浩对记者说,美国大学生球员在进入大学时也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而且和普通学生相比,大多数球员的学习成绩也一般,但美国的学校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些学生运动员营造一种努力学习的氛围。

  陆浩介绍说:“我在伊利诺伊大学就看到过这样一个电视宣传片。一个校队队员拿着笔记本对着镜头说:‘虽然训练比赛占用了我很多时间,但明天就要考试了,我要和我的同学一样,努力通过考试。’在这种‘我要学习’的气氛中,在大学的美国运动员们更像是一名大学生。”

  而国内大学办运动队虽然有多种模式,也不乏一边训练一边学习的真正大学生运动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体育特招生游离于学校的大环境之外,与普通大学生属于两类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方便对这些运动员学生的管理,学校在入学时就把他们分到了一个专业,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宿舍,吃、住、学、练,运动员每天接触的还是运动员,与其他同学和老师接触的机会非常少,只是把训练场地由体工队转移到了学校。在这种环境里,这些本来学习兴趣就不大、也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运动员们很难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

  黄云龙直言,打大学联赛的球员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在青年队中,他们是即将被淘汰的一批,而在学校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还无法与其他同学相比。既是学生,也是球员;既不像学生,又不像球员。他们是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完)(来源:新华网)


  爱问(iAsk.com)
  CUBA 相关网页约396,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